關于紅柱的詩詞(230首)
181
《啄木歌》 宋·王禹偁
淮南啄木大如鴉,頂似仙鶴堆丹砂。
嘴長數寸勁如鐵,丁丁亂鑿乾枯查。
黃柑紅桃多有蠹,受命鳳皇須破柱。
何當更與繡衣裳,羽族橫飛作持斧。
182
《旅次新安》 宋·王禹偁
遷客戶離群,秋砧不忍聞。
回頭戀紅藥,失腳下青云。
尚假金貂冕,猶殘柱國勛。
此身未敢死,會擬報明君。
183
《官舍春日書懷》 宋·文同
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見春歸玉柱峰。
歡緒已蘭羞老大,交期將近懶游從。
杏開暖萼融紅蠟,柳放晴花拆白茸。
賦得上林佳景盡,不知誰為薦臨邛。
184
《拜和老人見寄韻》 宋·洪咨夔
阿翁瑩徹八窗冰,獨愛春郊畫有聲。
正鮆肥桃漲暖,欲河魨上荻芽生。
驚雷破柱眠逾穩,明月中庭酌屢更。
應待兒歸相從臾,萬紅堆裹槊齊橫。
186
《短歌行》 宋·白玉蟾
我適越,君適秦。
舟掛越帆猶柳下,馬回秦首更江濱。
江濱綠柳多煙顰,岸下碧水生風鱗。
四海交游不易得,一州云月聊相津。
188
《題歐陽氏山水后》 宋·白玉蟾
平沙斷岸幾千尺,樹色煙光渺無極。
一葉扁舟歸去來,漁翁放棹倚蘆荻。
八九山家云水村,白蘋紅蓼數漁船。
沙寒石瘦木葉落,一鉤淡月照黃昏。
189
《題三清殿后壁》 宋·白玉蟾
些兒頑石些兒水,畫工撐眸幾睥睨。
忽然心孔開一竅,呼吸掇來歸幅紙。
白發黃冠逞神通,手把武夷提得起。
大槐宮中作螻蟻,醒來聞此心豁喜。
190
《武夷歌》 宋·白玉蟾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云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遡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191
《豅豁巖》 宋·韓元吉
蒼崖兩分張,絕壁千丈起。
溪流忽奔注,萬古相披靡。
跳波作驚雷,跬步清見底。
攀藤上巉巖,卻立半空里。
192
《宣城書懷》 宋·朱翌
高爽清涼郡,登臨佳麗都。
上連三蜀重,旁挾兩淮趨。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艫。
新林天際浦,青草柳邊湖。
194
《寄淮南省參謀》 元·楊維楨
皇帝萬年天統在,人臣八柱地輪回。
西戎虎旅初傳箭,南粵蠻王又筑臺。
斗上龍光紅似電,海中蜃氣黑成堆。
白衣上客參謀議,畫盡爐中鐵箸灰。
195
《次韻黃大癡艷體》 元·楊維楨
千枝燭樹玉青蔥,綠沙照人江霧空。
銀甲辟弦斜雁柱,薰花撲被熱鴛籠。
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輕欲受風。
閑寫惱公詩已就,花房自搗守宮紅。
196
《三閣圖》 元·楊維楨
金陵新閣空中起,虎踞龍蟠鳳雙掎。
沉檀雕柱闞玉螭,麗華吹笙彩云里。
水晶簾空濾明月,三十六宮白于水。
紅塵巴馬四百秋,五城步障五花球。
197
《青羅山房歌寄宋景濂》 明·劉基
若有人兮乃在大江之南,浙河之東。
連山掎拔瀛海上,上與河鼓天津通。
憶昔四女下天來,遺鬟墮髢根龐鴻。
仙華杰出最怪異,望之如云浮太空。
198
《夏日雜興(四首)》 明·劉基
菱葉荷花漸滿池,紅榴綠筿正相宜。
天邊日出園葵覺,地底云生柱礎知。
長夏未應炎暑過,薄寒恰似晚秋時。
朝來苦怪雙青鬢,輒向風前學素絲。
199
《贈故人全王孫》 明·楊基
兄為柱國弟開府,門吏紛紛皆繡斧。
敕賜龍河百畝宮,畫戟丹弓映朱戶。
金鳳盤胸白錦襦,面如紅玉紫虬須。
六宮曉逐諸王入,八府春隨宰相趨。
200
《賣松翁》 宋·強至
窮山老松干百尺,縱有愛者勢難值。
小松聳擢未及丈,何亦冷落守巖石。
由來世眼習繁侈,競事妖紅與爛白。
往往破產聚名卉,未見有一號松癖。
* 關于紅柱的詩詞 描寫紅柱的詩詞 帶有紅柱的詩詞 包含紅柱的古詩詞(2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