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精色的詩詞(764首)

    581 《急筆次梁教韻》 宋·陳造

    旱氣如燬民其咨,漂然一雨喜可知。
    醮席龍壇揭精意,青章祝號免愧辭。
    馨香了知罔時怨,耕耦亟用發爾私。
    四鬴足食可倚俟,三年馀蓄夫何疑。

    582 《鹿門寺》 宋·李廌

    蓬萊鹿門道,莽莽漢津渡。
    川涂兩緬邈,今古同此路。
    德公厭州里,翁媼是中去。
    風流可引想,千載豹隱霧。

    583 《筆溪》 宋·李廌

    張生古狂夫,草圣稱豪邁。
    縱橫意有得,野馬御風快。
    醉醒忽驚神,自以不可再。
    乃知高世能,至理適有在。
    況夫窮年華,朝夕精揀汰。
    期茲筆溪水,色變昆侖派。

    584 《元次山作友丐予乃諺之》 宋·李新

    罷惰嫉游手,孤獨嗟窮民。
    聾肓本定業。
    疥癩詎可親。
    生事自破碎,誰肯收頑嚚。

    585 《金丹詩四十八首》 宋·張繼先

    子真壇下紫微邊,深夜風光俗好傳。
    不道求鉛堪益壽,卻言藥物可延牛。
    仙丹未必離身內,人意何須立戶前。
    或是山精迷弄汝,故將雜色等閑看。

    586 《黃匯征以石草蒲一本相遺石圓而蒼小竅數十大》 宋·鄭剛中

    細腰結垂窠,藏精事生育。
    兒已傅翼飛,孤懸尚憑屋。
    水仙脫霓裳,美實青如簇。
    實盡秋房枯,眾竅存虛目。

    587 《李仲高石君堂》 宋·王灼

    三吳黑風吹地拆,太湖浪高一千尺,龜黿兩山壓湖心,歲歲飛濤恣沖射。
    山骨雖堅亦破碎。
    穴穿根斷瑰奇出。

    588 《遣興》 宋·鄧肅

    醉中飛夢到神清,夜半高樓借水明。
    下瞰寒溪凝水晶,孺子相呼同濯纓。
    樓上天人百寶瓔,瑞色天香充棟楹。
    步云一曲語春鶯,千山洗空煙霧橫,

    589 《雨花軒》 宋·鄧肅

    君不見解空宴坐寂無侶,寶花忽爾窺巖戶。
    已將精進聳人天,是用色相旌其苦。
    又不見毗耶居士坐高堂,四落天花趁揮麈。
    若人猶有空可談,真機何處遁天女。

    590 《山居雜詩九十首》 宋·曹勛

    松根有至藥,琥珀與茯苓。
    琥珀未易致,茯苓選宜精。
    制與鞠塵細,色如截肪并。
    一一伴朝粥,地黃安可京。

    591 《和唐壽隆上元五首》 宋·胡寅

    山褰云色暗陽臺,俄復晨曦萬里開。
    行雨忽隨新夢斷,春風還似故人來。
    精神總屬陶潛柳,燮理須歸傅說梅。
    已共此邦同樂歲,更須躬稼辟田萊。

    592 《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宋·胡寅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
    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593 《戲景思》 宋·王之望

    顏色傾城世更精,愛卿長是說卿卿。
    卷中昔日催徽貌,重見應憐太瘦生。

    594 《陳晞顏獲玉兔甚奇邀予賦詩》 宋·曾協

    一氣散萬有,飛潛異形姿。
    烏鵠自昔然,羽翼不可移。
    穎也衣褐徒,斕斑乃其宜。
    今茲獨何事,皓皓涅不淄。

    595 《送丁子昭左司湖南運副》 宋·李流謙

    昔年九轉金精熒,鸞幢鵠節飛青冥。
    偶同雞犬舐殘粒,至今未脫塵中塵。
    平生不識紫芝面,邂逅天涯忻一見。
    安有斯人可棄捐,置身只合金鑾殿。

    596 《除草篇》 宋·姜特立

    有客勸除草,草去眼中凈。
    梵志反著襪,一國皆通病。
    頰上著三毛,精神乃殊勝。
    微云點太虛,不礙天宇瑩。

    597 《送雙林益老》 宋·姜特立

    才鶴精神不受羈,今朝何事又孤飛。
    不依大士雙林住,卻向東峰小隱歸。
    野色草堂開泱漭,晨光日觀接熹微。
    此時四腳棋盤上,坐斷人間第一機。

    598 《隆興改元初余為永嘉監倉時登忠義堂睹顏魯公》 宋·李洪

    明皇不識顏平原,我觀舊史心慨然。
    天寶末年事大昏,邊將騁兵相盜權。
    忽聞漁陽鼓鼙震,二十四郡城無堅。
    霓裳驚破西行蜀,妃子倉皇死馬前。

    599 《送陳表道倅岳陽》 宋·樓鑰

    聞說巴陵好,樓高占古城。
    湖光千頃白,山色一螺明。
    赤壁沈沙戟,蒼煙老樹精。
    好詩收拾取,寄我尉離情。

    600 《次韻雷知院觀音詩因敘家中銅像之詳》 宋·樓鑰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 關于精色的詩詞 描寫精色的詩詞 帶有精色的詩詞 包含精色的古詩詞(76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