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精研的詩詞(111首)

    41 《奉陪顏使君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 唐·皎然

    諸侯崇魯學,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
    菁華兼百氏,縑素備三墳。
    國語思開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業已就,歡宴惜應分。
    獨望西山去,將身寄白云。

    42 《覽延棲上人卷》 唐·齊己

    今體雕鏤妙,古風研考精。
    何人忘律韻,為子辨詩聲。
    賈島苦兼此,孟郊清獨行。
    荊門見編集,愧我老無成。

    43 《謝人墨》 唐·齊己

    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
    只應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
    因君強濡染,舍此即忘筌。

    44 《送彬座主赴龍安請講》 唐·齊己

    兩論久研精,龍安受請行。
    春城雨雪霽,古寺殿堂明。
    白發老僧聽,金毛師子聲。
    同流有誰共,別著國風清。

    45 《謝人墨》 唐·齊己

    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
    只應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
    因君強濡染,舍此即忘筌。

    46 《送彬座主赴龍安請講》 唐·齊己

    兩論久研精,龍安受請行。
    春城雨雪霽,古寺殿堂明。
    白發老僧聽,金毛師子聲。
    同流有誰共,別著國風清。

    47 《詠茶十二韻》 唐·齊己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48 《寄荊幕孫郎中》 唐·齊己

    珠履風流憶富春,三千鹓鷺讓精神。
    詩工鑿破清求妙,道論研通白見真。
    四座共推操檄健,一家誰信買書貧。
    別來鄉國魂應斷,劍閣東西盡戰塵。

    49 《窯頭坯歌》 唐·呂巖

    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
    若經水火燒成磚,留向世間住萬年。
    棱角堅完不復壞,扣之聲韻堪磨鐫。

    詠史

    50 《文賦》 魏晉·陸機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每自屬文,尤見其情。
    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秋天寫景詠物菊花

    51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52 《蘭陵王》 宋·辛棄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
    其色如玉,光潤可愛。
    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狀。
    云:“湘潭里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斗,號張難敵。

    53 《鳳凰臺上憶吹簫(再用韻詠梅)》 宋·侯置

    浴雪精神,倚風情態,百端邀勒春還。
    記卓隱、溪橋日暮,驛路泥干。
    曾伴先生蕙帳,香細細、粉瘦瓊閑。
    傷牢落,一夜夢回,腸斷家山。

    54 《鳳凰臺上憶吹簫(再用韻詠梅)》 宋·侯置

    浴雪精神,倚風情態,百端邀勒春還。
    記卓隱、溪橋日暮,驛路泥干。
    曾伴先生蕙帳,香細細、粉瘦瓊閑。
    傷牢落,一夜夢回,腸斷家山。

    55 《張衡傳》 兩漢·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贊美寫人傳記

    56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57 《同蔡君謨江鄰幾觀宋中道書畫》 宋·梅堯臣

    君謨善書能別書,宣獻家藏天下無。
    宣獻既歿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廚。
    鍾王真跡尚可睹,歐褚遺墨非因模。
    開元大歷名流夥,一一手澤存有余。

    58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清·鄭燮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灑然不倦。

    書信讀書

    59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60 《詩》 魏晉·陳琳

    轗軻固宜然。
    卑陋何所羞。
    援茲自抑慰。
    研精于道腴。

    * 關于精研的詩詞 描寫精研的詩詞 帶有精研的詩詞 包含精研的古詩詞(1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