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簪筆的詩詞(219首)

    21 《和樂道再以詩見寄》 宋·司馬光

    諫垣簪筆接英游,今日華顛昔日尤。
    邂逅升沉皆是命,逍遙出處本無愁。
    衡門不羨金門貴,藿食焉知肉食謀。
    溟海榆枋各安分,蓬萊未必勝嵩丘。

    22 《醉蓬萊·慶長庚協夢》 宋·無名氏

    慶長庚協夢,仙李蟠根,挺生名世。
    粉省收聲,早云霄自致。
    鳳掖鸞臺,荷囊簪筆,久要津歷試。
    紅旆頒春,碧油開府,出分憂寄。

    23 《滿朝歡·一點箕星》 宋·無名氏

    一點箕星,近天邊,光彩輝耀南極。
    竹馬兒童,盡道使君生日。
    元是鳳池仙客。
    曾曳履、持荷簪筆

    24 《和斯立重賦》 宋·晁說之

    是非真未定,楚客莫咻齊。
    侈美珍炰鱉,粗疏鄙飯藜。
    評文歸藻鑒,得實應參奎。
    蕭酒裛塵雨,清明避日霓。

    25 《避客》 宋·劉克莊

    簪筆西清慚德薄,角巾東路喜身輕。
    不煩左轄誦新句,時有老婆呼小名。
    乍可戴花筵上舞,安能扶杖省中行。
    過門驀有相看者,向道先生病宿酲。

    26 《徐稚山龍學挽詞二首》 宋·周必大

    昔者陪簪筆,此鄰記鑿垣。
    十年間何闊,一見欲無言。
    哭鯉何多難,葬嬴真少恩。
    天乎如可恃,門戶看諸孫。

    27 《次韻務觀迎駕》 宋·周必大

    法駕朝西內,諸臣許后陪。
    蹕煩民更喜,鳶載路無埃。
    我輩猶簪筆,君才合面槐。
    如何車九九,獨不與偕來。

    28 《進讀三朝寶訓終篇賜宴賜賚謝恩詩》 宋·周必大

    藝祖提劍開八荒,太宗混一垂衣裳。
    真皇破慮神武揚,夷夏億寧法度彰。
    寶訓成書紀宏綱,有典有則萬葉昌。
    憶昔壬午神龍翔,季秋庚子辰集房。

    29 《邵奉禮歸鄉》 宋·楊億

    二年分直浴堂門,簪筆垂紳奉至尊。
    日過八磚批漢詔,宴開三殿挹堯樽。
    忽聞抗表干君父,切要懸車示子孫。
    碧落改官旌舊德,黃金加錫見深恩。

    30 《李御史》 宋·楊億

    清曉乘聰出九逵,內朝簪筆坐前墀。
    天家御史非凡格,曾向崑崙服眾芝。

    31 《元夔以詩留別用韻示之》 宋·韓元吉

    淵明繞屋樹扶疏,大似蓬蒿仲蔚居。
    老矣強營三徑菊,閒來未厭五車書。
    詩成嘆我同招隱,賦就須君敵子虛。
    努力青云家世事,他年簪筆侍嚴除。

    32 《寄婺州歐卿德孺》 宋·朱翌

    醉翁遺跡遍江湖,何事東游不到吳。
    遂使山川有遺恨,卻看孫子步清涂。
    沈郎帶減傳千古,婺女星高近六符。
    簪筆便當歸從上,蓋藍鞍錦照天衢。

    33 《送王知事遷臺架閣》 元·楊維楨

    河間王郎后王粲,文采風流發奇干。
    十年挾策胄子學,博士先生此鄰縣。
    登樓作賦少追騷,六代同風掃糜爛。
    孰知王郎氣骨高,聲處箴官執□彈。

    34 《至楚懷慎漢公》 宋·吳則禮

    抱翁何許欲灌園,獨憐帆腹會孤掀。
    雙輪有蒲良未好,束帛加璧安足論。
    少日讀書守貧巷,異時簪筆登修門。
    相思徒吟老駝句,不見君來欲斷魂。

    35 《宣城鹿鳴宴》 宋·吳泳

    儒臣簪筆典州麾,重為江山緝舊儀。
    宴序古來元有禮,鹿鳴廢后更無詩。
    科名到手還須耐,文字當場莫好奇。
    更盡工歌笙一曲,明年春灑上要枝。

    36 《小蘇先生九三丈自司諫拜起居郎權中書舍人廌》 宋·李廌

    孝治依文母,皇圖錫圣王。
    虛心思啟沃,妙選盡忠良。
    近侍崇儒術,先生被寵光。
    周邦柱下史,魏闕紫微郎。

    37 《送趙德莊右司江東漕二首》 宋·李洪

    宰士雍容望最優,便期簪筆侍凝旒。
    暫勞省戶彌綸手,稍緩關中饋餉憂。
    寓直文謨高內閣,褰帷仁政被南州。
    龍蟠虎踞登臨勝,天險防邊得細籌。

    38 《送朱叔止守南劍》 宋·樓鑰

    舍人簪筆舊甘泉,家學相傳子姓賢。
    未羨夾河為太守,阿連剖竹向封川。

    39 《酬仲微以舍弟忝直螭階余近塵鳳署見慶之作》 宋·宋庠

    世隱東畿賦遂功,荊枝相樂本田廬。
    偶隨幽鳥同還俗,何意驚鼷并載車。
    浴殿封芝慚視草,史階簪筆玷成書。
    猶欣夙契寒松在,持謝雕章悅柏馀。

    40 《鮮于大任自東南歸唐安遺予張安國所作水調歌》 宋·晁公溯

    去蜀游東吳,舉頭望赤霄。
    君之門九重,觚棱郁岧嶢。
    是中盛文物,簪筆立漢朝。
    規摹覺地雄,氣象知天高。

    * 關于簪筆的詩詞 描寫簪筆的詩詞 帶有簪筆的詩詞 包含簪筆的古詩詞(21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