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篆刻的詩詞(92首)

    21 《和蕭參議游岳麓八絕》 宋·王炎

    近來曾與二三子,準擬誅茅紫翠間。
    老石摩挲堪篆刻,恨無筆力記西山。

    22 《王倅成老挽詩二首》 宋·王炎

    末俗輕浮甚,斯人有古風。
    持身無表襮,為吏極清通。
    學似武平一,仕如張長公。
    龜趺宜篆刻,潛德照無窮。

    23 《為石醉六題其師江建霞京卿遺墨冊》 近代·陳三立

    建霞振奇人,矯如六尺驄。
    麗文副夙業,藝能復旁通。
    篆刻詩書畫,造微靡不工。
    當年聚輦下,逐隊塵蒙蒙。

    24 《歲晏出沐感事內訟一首》 宋·宋庠

    山海有完士,希世無良籌。
    偶穿東郭履,遂別野人舟。
    不恥篆刻賦,來肩英俊游。
    私智甚鳧短,塵容若鴟愁。

    25 《游越》 宋·釋文珦

    吳客來游古越都,緬懷前事更踟躕。
    高峰篆刻空秦望,遺廟丹青尚禹謨。
    佛屋幾遷王令宅,官租半入賀家湖。
    日斜欲返煙城去,柳下春般吵受呼。

    26 《樓樞密挽詞二首》 宋·蘇籀

    岳鎮巍峩幕府雄,紫青頤旨稟趨風。
    布宣條目都無擾,求瘼慈祥概所蒙。
    賓位樽罍人事改,影娥花月畫堂空。
    諸方故吏多才藻,撰紀徽嘉篆刻豐。

    27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甫

    蒼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如浮云。
    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

    28 《滕用亨諸篆體歌》 明·王行

    維周大篆成史籀,宣圣傳經制蝌蚪。
    總因倉頡見鳥跡,象形置書變來久。
    李斯小篆類玉箸,鐘鼎魚蟲分眾手。
    碧霄鸞鳳漫回翔,滄海蛟螭互蟠紐。

    29 《歐陽永叔寄瑯琊山李陽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詩一》 宋·梅堯臣

    我坐許昌塵土中,山翠泉聲違眼耳。
    公雖被謫守滁陽,日少郡事窮山水。
    東南有風西北來,忽得書詩連數紙。
    并寄陽冰古篆字,字形矯矯龍蛇起。

    30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瑯琊泉石篆》 宋·曾鞏

    陽冰絕藝天下稱,瑯琊石篆新有名。
    初留泉涯俗誰顧,一日貴重繇先生。
    古今書法不可數,猶有字本存于經。
    我于八體未曾學,雖得此字寧能評。

    31 《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臺名賢》 唐·崔日知

    弱齡好經籍,披卷即怡然。
    覃精四十載,馳騁數千言。
    孔壁采遺篆,周韋考絕編。
    袁公論劍術,孫子敘兵篇。

    32 《朱放自杭州與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簡吏部楊侍郎制文》 唐·劉長卿

    片石羊公后,凄涼江水濱。
    好辭千古事,墮淚萬家人。
    鵩集占書久,鸞回刻篆新。
    不堪相顧恨,文字日生塵。

    33 《信州錄事參軍常曾古鼎歌》 唐·韋應物

    三年糾一郡,獨飲寒泉井。
    江南鑄器多鑄銀,罷官無物唯古鼎。
    雕螭刻篆相錯盤,地中歲久青苔寒。

    34 《南山詩》 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寫山

    35 《宮詞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銷大駕歸,御樓初見赭黃衣。
    千聲鼓定將宣赦,竿上金雞翅欲飛。
    北闕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運,更擬波中出九疇。

    36 《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唐·花蕊夫人

    五云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閑。
    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會真廣殿約宮墻,樓閣相扶倚太陽。
    凈甃玉階橫水岸,御爐香氣撲龍床。

    37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孔明臥龍,呂望非熊。
    楊震關西,
    丁寬易東。

    38 《鷓鴣天》 宋·范成大

    仗下儀容筆下文。
    天風駕鶴住仙真。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經國志,立朝身。
    暫煩高手活吳民。
    明朝莫遣書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39 《核舟記》 明·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初中文言文詠物贊美技藝

    40 《游金精次韻》 宋·曾原郕

    鯨奔獸駭羅群峰,晴嵐濕霧深幾重。
    世言番君勇穿石,此事荒唐敢云實。
    仙凡聚散那得知,祗今流水篆元之。
    沖升壇在肯回雇,木鶴癡情飛不去。

    * 關于篆刻的詩詞 描寫篆刻的詩詞 帶有篆刻的詩詞 包含篆刻的古詩詞(9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