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籠叢的詩詞(138首)

    121 《金鳳花》 宋·董嗣杲

    花仙五色自迎逢,翅翼翔霞濕翠籠。
    嬌萃九苞攢露萼,秀離丹穴舞秋風。
    埋叢還繞蕭臺勝,絢彩應懷舜殿空。
    曾見毗陵遺便面,善描開謝不相同。

    122 《用元韻答徐尉》 宋·王炎

    吟詩不聳肩兩峰,陸沉雁騖文書叢。
    銀鉤入眼光照牖,飛來白雪隨云鴻。
    平生取友半天下,短蓬邂逅依長松。
    尉仙鯨海駕高浪,郡博鳳律鏘和風。

    123 《用元韻答汪廣文》 宋·王炎

    十丈花開玉井峰,藤蘿亦附灌木叢。
    可憐浮食不根著,南北羈旅如燕鴻。
    倦飛欲返返未得,夢魂時繞三徑松。
    故人相見發孤笑,執熱一濯清穆風。

    124 《用元韻寄周推蕭法》 宋·王炎

    隔岸好山羅數峰,繞檐修竹添深叢。
    云溪有此兔一窟,將雛德曜隨梁鴻。
    一饑難忍出謀食,志郁不伸成怪松。
    彼美湓城二君子,昔未識面先聞風。

    125 《送徐尉移簿巴陵并簡鄧器先汪兼善》 宋·王炎

    兩鳧不到蓬萊峰,翩翩墮在葭葦叢。
    口談世事懶揖客,劫回老眼瞻飛鴻。
    子真何事亦來此,培塿乃千丈松。
    揮毫古錦貯白雪,緩頰玉麈生清風。

    126 《用元韻答鄧宰兼簡華容孟宰》 宋·王炎

    我行六六黃山峰,山中瑤草多芳叢。
    浮丘笑我無此骨,倏然飛去如孤鴻。
    隨流逐轉水上萍,失地更屈澗底松。
    絕憐拄笏頻看山,未免舉扇一障風。

    127 《雞》 宋·釋智圓

    簷前棲息傍蒿叢,風雨司晨爾有功。
    鸚鵡無能憑佞舌,侯門翻得養金籠。

    128 《孤山詩二首》 宋·釋智圓

    峭拔湖心起,湖心四望通。
    盤根入巨浸,疊翠點寒空。
    勢迥侔蓬島,層危敵閬風。
    僧樓籠淡霧,雁塔礙飛鴻。

    129 《宿吳江華嚴院》 宋·張镃

    宿云蔽空溪溟蒙,我船曉系紅蓼叢。
    宿雨滑道樹瀝漉,我車早轉青泥沖。
    破程約涉一舍外,遠目未快千山供。
    岸傍小店換馬去,氈裘障冷披蒙茸。

    130 《江心寺》 宋·林景熙

    佛借龍宮五百年,平分城樹與村煙。
    叢林忽涌中流地,雙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帶云籠客袖,磬聲和月落漁船。
    袈袍不限侵門水,十載何人坐象筵。

    131 《佩之惠筍干自稱玉版老師謂原博冬筍為吳山少》 明·李東陽

    玉版山深石路開,東軒真被籠盛來。
    飽諳南國煙霞味,不入長安酒肉堆。
    老覺禪心終苦淡,瘦看詩骨共崔嵬。
    叢林年少休相笑,脫卻緇衣更懶裁。

    132 《壽傅忠簡》 宋·陳宓

    一陽初起黃鐘宮,紅日出海光曈曨。
    天高地下氣久雺,萬物閉塞如惛懵。
    造化環復極則通,天于此時生我公。
    公之累世載孝忠,受天問氣和沖融。

    133 《靈隱寺行呈伏虎巖》 宋·方回

    蓬萊水淺塵幾揚,歷劫不動此道場。
    黃金何年佛氏土,白云自古仙人鄉。
    吾故不能知鴻荒,嘗聞許由避陶唐。
    南巡會稽憶夏后,西渡浙水傳秦皇。

    134 《次韻友人寄牡丹》 宋·郭印

    我居不識春,春至驗鳥語。
    誰知有芳叢,遠在幽人墅。
    千葩籠霧縠,萬朵羅煙縷。
    盛開笑白日,半落啼紅雨。

    135 《偈頌六十八首》 宋·釋法薰

    祖師門下,討甚巴鼻,滿耳春風浩浩地。
    草木叢林,燈籠露柱,心空及第。
    汝等諸人,因甚卻來這裹瞌睡。

    136 《游武夷》 宋·楊時

    函關崎嵚走秦鹿,天下并逐爭群雄。
    抉云翻空鰲足折,黔黎竄伏如寒蛩。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猶有高人蹤。
    龍泓東注海波涌,玉女翠擁秋云松。

    137 《題烏程簿廳浮玉亭七首》 宋·袁說友

    一日溪流萬櫓聲,簿書叢里眼偏明。
    青衫不怕籠朱墨,直下滄浪便濯纓。

    138 《贈璣上人》 宋·曾豐

    幼拋南聚落,晚據北叢林。
    道貌枯中澤,禪機淺處深。
    山腰云出沒,水面月浮沉。
    賈鳥勘還破,牢籠付一吟。

    * 關于籠叢的詩詞 描寫籠叢的詩詞 帶有籠叢的詩詞 包含籠叢的古詩詞(1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