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箋傳的詩詞(191首)

    121 《次王和夫避世八都》 明·舒頔

    生平性放曠,處世常澹然。
    但恐學未至,讀書究其玄。
    時經喪亂際,向慕心益堅。
    仰睇高飛鴻,翱翔入云煙。

    122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123 《中秋西湖社集分韻得齊字一百韻》 明·虞淳熙

    白月青蓮社,文星遠聚奎。
    長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
    巒色三臺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須會女,張鹿不躔氐。

    124 《懷用修仁甫》 明·張含

    廿年蹤跡遍雕題,傳道重游洱水西。
    離夢獨牽張半谷,風流惟共李中溪。
    鄭玄耐可箋浮蟻,王勃何須檄斗雞。
    紫菀丹丘曾有約,赤松黃石肯相攜。

    125 《寄題玉山詩一百韻》 明·張仲舉

    治理逢熙運,欽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載,上德配軒唐。
    大業勤弘濟,元臣協贊襄。
    賢科收俊造,庭實粲珪璋。

    126 《和御制山居詩》 明·竺隱道公

    傳得凌霄無盡燈,蘭膏烈焰愈輝騰。
    箋經未遜洪覺范,輔教直追嵩仲靈。
    閉戶遍探三藏教,入朝分錄兩街僧。
    皇恩浩蕩深如海,聲價奚論十倍增。

    127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 唐·白居易

    冒寵已三遷,歸朝始二年。
    囊中貯余俸,園外買閑田。
    狐兔同三徑,蒿萊共一壥。
    新園聊鏟穢,舊屋且扶顛。

    128 《孔長源挽詞二首》 宋·蘇軾

    少年才氣冠當時,晚節孤風益自奇。
    君勝宜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南荒尚記誅元惡,東越誰能事細兒,耆舊如今幾人在,為君無憾為時悲。
    小堰門頭柳系船,吳山堂上月侵筵。

    129 《孔長源挽詞二首》 宋·蘇軾

    小堰門頭柳擊船,吳山堂上月侵筵。
    潮聲半夜千巖響,詩句明朝萬口傳。
    豈意日斜庚子後,忽驚歲在巳辰年。
    佳城一閉無窮事,南望題詩淚灑箋。

    130 《奉和公擇舅氏送呂道人研長韻》 宋·黃庭堅

    奉身玉壺冰,立朝朱絲弦。
    妙質寄郢匠,素心乃林泉。
    力耕不罪歲,嘉谷有逢年。
    校書天祿閣,蓺竹老風煙。

    131 《已亥雜詩 209》 清·龔自珍

    空山徙倚倦游身,夢見城西閬苑春。
    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

    132 《東風第一枝·臘雪猶凝》 宋·無名氏

    臘雪猶凝,東風遞暖,江南梅早先拆。
    一枝經曉芬芳,幾處漏春信息。
    孤根寒艷,料化工、別施恩力。
    迥不與、桃李爭妍,自稱壽陽妝飾。

    133 《依韻和李君讀余注孫子》 宋·梅堯臣

    我世本儒術,所談圣人篇。
    圣篇辟乎道,信謂天地根。
    眾賢發蘊奧,授業稱專門。
    傳箋與注解,璨璨今猶存。

    134 《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 宋·梅堯臣

    始謫夷陵日,當居建德年。
    一書冤逐客,四詠繼稱賢。
    自謂臨江徼,相逢莫我先。
    白醪封畫榼,素鯉養泓泉。

    135 《夜飲丁二侃宅聽琵琶》 明·高啟

    江月未出明星懸,主人飲客夜不眠。
    坐呼伶兒撥四弦,龍頭高撚玉軫圓。
    轉關未奏濩索先,勞嘈咽切斷復連。
    澀如清澗溜凍泉,細若碧樹吟秋蟬。

    136 《太守林太博贈瑞香花》 宋·劉克莊

    短箋小草墨痕斜,句法來從和靖家。
    吟賞豈無神助筆,護持疑有物司花。
    莫因山鳥啼榕樹,便憶河豚飽荻芽。
    多少邦人沾賸馥,愿碑遺愛永傳夸。

    137 《徐洪二公再和二詩余亦隨喜》 宋·劉克莊

    腰臂拘攣倦笏紳,箋天乞得水云身。
    古書一點心源合,時事千莖鬢雪新。
    世重晚香并晚節,史難全傳更全人。
    歲寒賴有梅相伴,先向南枝漏泄春。

    138 《答楊{上厸下廾}》 宋·劉克莊

    一生忠孝發于詩,不為桃根與柳枝。
    棗本流傳容有偽,箋家穿鑿苦求奇。
    偶全要領慚輕典,虛哎心肝悔少時。
    澤畔累臣搔白首,孤吟不敢累親知。

    139 《答林逮贄卷因以送行》 宋·劉克莊

    都忘幾桉有華箋,但怪虹光夜屬天。
    唐律胚胎梨嶺作,古文骨髓艾軒傳。
    蚤陳董大夫三策,肯覓原夫輩一聯。
    若過溪邊叩宗旨,為余問訊玉堂仙。

    140 《和居厚弟韻》 宋·劉克莊

    端嘉已羨谷鶯遷,不覺龍飛又幾年。
    坡老嘗稱少公勝,伯淳曾道二哥賢。
    騰箋內舉雖如此,秉筆中書豈必然。
    歲晚偶同耆舊傳,瞎翁安得似癯仙。

    * 關于箋傳的詩詞 描寫箋傳的詩詞 帶有箋傳的詩詞 包含箋傳的古詩詞(19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