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筆跡的詩詞(498首)
241
《識時梅歌》 宋·謝琎
寇至人遠避,寇退人復歸。
歸來尋舊址,草蕪迷荒基。
哀哉住傍梅,清夢常相依。
可憐歲寒心,能識存亡機。
242
《游龍瑞觀》 宋·楊侃
泛舟秋水一湖平,入觀松風數里清。
丹井有泉仙跡在,玉書藏穴禹功成。
步虛夜月千峰靜,投簡春霖萬壑盈。
述記賀知章手筆,題詩元相國聲名。
243
《壽陳監丞》 宋·葉寘
岷峨之秀如云起,前有三蘇后三李。
三蘇專以節行聞,三李相承最工史。
兩家百年成美談,盛事胡不云東南。
春風樓前擁三山,秀出君家父子三。
244
《贈畫士林堯卿》 宋·游彥舉
古稱名畫顧丹青,遺跡遠紹難其人。
邇來忽覩林堯卿,繪像工無殊絕倫。
解后俾爾寫吾形,妙處一筆奪天真。
始知人杰間世生,何代無才充選掄。
待需飛詔來楓宸,凌煙特命書勛臣。
此時此意倍精神,寧復踆踆走路塵。
245
《題夏訓武珪畫牛》 宋·張煒
枯木立數莖,斷岸走千尺。
旁有牧牛兒,放牛倚拳石。
牛閑芳草間,兒倦眠跼蹐。
畫手筆入神,淡墨奪真跡。
憑誰喚兒醒,落日歸路僻。
覺來橫短笛,吹斷遠山碧。
246
《游洞霄宮》 宋·張巽
曜相偏羸足力強,不辭複嶺與重崗。
未窮仙隱千年跡,先炷宸游一瓣香。
詩得好題難駐筆,酒逢佳趣便飛觴。
夢回彷佛前身事,卻認金庭是故鄉。
247
《留題石堂院》 宋·章師古
何處足清涼,山南古石堂。
溪沙留虎跡,水影上僧房。
萬景因深僻,無人為發揚。
侵苦寫澀句,筆凍不成行。
248
《卻敵凱歌》 宋·趙萬年
吁嗟黠虜何猖狂,引弓百萬侵吾疆。
首屠棗陽搗神馬,窺伺長江欲葦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厲源漳。
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脅狼驅羊。
249
《寒食登韓亭》 宋·鄭厚
燔身介子意何忙,理跡昌黎道更光。
慷慨一封論佛骨,流離萬里入蠻鄉。
孤芳亭角留韓木,遺愛人心比召棠。
勿謂筆端無造化,如何祛鱷似祛羊。
250
《篆冢歌(有序)》 元·錢惟善
包羲卦畫龜龍出,頡俑造書鬼夜泣。
俯觀鳥獸迒蹄跡,依類象形文字立。
以迄五代咸東封,改易殊體靡有同。
周官保氏教國子,六書大義開群蒙。
252
《題畫贈莫文輝》 明·杜瓊
蜀中有士雷濟民,天機之精如有神。
遠追顧陸得深趣,近于馬夏尤相親。
朅來放浪學司馬,足跡還令半天下。
山川奇勝納胸臆,熔會精神任陶冶。
253
《墨窗為趙捴謙賦》 明·管訥
女媧立極斷鰲足,羲畫之先無刻木。
始觀鳥跡制文字,夜鬼哭天天雨粟。
篆隸變化生八分,行草復作何紛紛。
六書古制既茫昧,載籍況遭秦火焚。
257
《畫虎行》 明·陸粲
山人視我畫虎圖,邀我為作《畫虎行》。
我生城郭不識虎,向來浪說真無憑。
自從謫居傍夷落,時驚夜嘯風生壑。
似聞行旅遭搏食,往往白骨撐叢薄。
260
《石經山》 明·姚道衍
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秀氣鐘太題,勝概擬西域。
竺墳五千卷,華言百師譯。
琬公懼變滅,鐵筆蒼蒼石。
* 關于筆跡的詩詞 描寫筆跡的詩詞 帶有筆跡的詩詞 包含筆跡的古詩詞(49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