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筆論的詩詞(625首)
442
《題關云長廟》 宋·胡寅
西方有幻師,以利行幻術。
利他乃甘言,自利則其實。
曾微證形象,雇喜論恍惚。
可憐億兆人,明智百無一。
443
《挽湯丞相三首》 宋·吳芾
游刃有余地,孤忠不愧天。
兩朝資弼亮,四海賴陶甄。
身后浮言洶,生前素履全。
他時公論定,史筆看流傳。
444
《和王朝議韻》 宋·吳芾
晚日轉云頭,長空收雨腳。
稍覺暑氣清,獨坐傾桑落。
興來或醉吟,接{上四下離}還倒著。
胸中了無憂,事事俱脫略。
445
《和方叔載留別》 宋·吳芾
臨別殷勤贈我詩,一披何喜得如之。
怪來筆下能高妙,元是胸中自崛奇。
長悵頃時才一面,方欣今歲殿雙眉。
明年莫負論文約,要向新元副所期。
446
《覺華山居三首》 宋·仲并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轅。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筆醉醒語,攜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總休論。
447
《再和》 宋·王之望
珠璣百斛何人付,公有詩筒來不住。
出塵秀句若霞摛,走筆豪篇逾響赴。
吟字一字不知老,朝作千篇猶未暮。
秋天鴻鵠翥浮云,平地驊騮驅熟路。
448
《許總卿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四紀才名庵世務,七年符節坤維住。
褒功屢有璽書來,趨詔尚遲軺傳赴。
男兒功多投老遂,烈士心豈隨年暮。
松杉頂禿始干云,駿駔齒長方識路。
450
《次韻謝鄭仲南惠詩二首》 宋·曾協
毫端萬態斗森嚴,山比崇高粟比纖。
學博自應前輩似,才多真可萬人兼。
心傳家法書仍在,腹有成章筆未拈。
雄辯縱橫皆正論,卻羞季子尚飛箝。
451
《送趙有翼監丞造朝供職》 宋·曾協
君侯昂然百夫雄,近之和氣如春風。
揚眉高論多折衷,眾人斂衽稱名通。
發為詩章燦璧琮,氣豪筆健敏且工。
口占欲使十手供,春云容與朝霞烘。
453
《送晁子西提刑赴召》 宋·李流謙
君家如河出昆侖,橫貫中國浮乾坤。
鼎彛勛績爛星斗,編簡文字垂瑤琨。
到海喧豗勢愈壯,約束蛟蜃驅鼉龜。
略分涓流溉下土,草木蕃潤資其恩。
454
《觀小兒甕戲》 宋·李流謙
五歲小兒初學涉,絕藝亦知天所賦。
想見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向來甕戲真偉觀,儻非目擊嗤浪語。
器小猶須百斤重,兵以壯夫端恐仆。
456
《賀王制置敷學之除》 宋·李流謙
太霄杰觀凌空起,非霧非煙護珠蕊。
萬靈操戟夾危棟,中有丹書并綠字。
走云飛雨澤地產,合璧聯珠煥宸緯。
堯圖羲墳共彪炳,禹訓湯銘角雄偉。
458
《贈曾少卿》 宋·姜特立
我誦茶山詩,不識茶山面。
今朝逢嫡孫,論詩得關鍵。
李杜不再傳,蘇黃才一見。
茶山子有孫,夜光同一串。
故家妙人物,筆底波瀾健。
何當直兩鋒,看取空中箭。
459
《趙待制挽詞》 宋·樓鑰
半世誰知己,登門意氣傾。
交情忘父行,文會忝余盟。
持論先忠厚,談經嘆老成。
幽光誰為發,落筆淚縱橫。
460
《李堯卿挽詞》 宋·樓鑰
里社久相從,知君陰有功。
救人多藥喜,持論恥雷同。
素業諸郎在,浮生一夢空。
凄涼宋清傳,健筆愧河東。
* 關于筆論的詩詞 描寫筆論的詩詞 帶有筆論的詩詞 包含筆論的古詩詞(6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