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難得。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惻。悲風生微綃,萬里起古色。鏘鏘鳴玉動,落落群松直。
汝性不茹葷,清靜仆夫內。秉心識本源,于事少滯礙。云端水筒坼,林表山石碎。觸熱藉子修,通流與廚會。
方丈三韓外,昆侖萬國西。建標天地闊,詣絕古今迷。氣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相門清議眾,儒術大名齊。
邊塞將士生活寫景
昔聞生澗底,今見起毫端。眾草此時沒,何人知歲寒。豈能裨棟宇,且欲出門闌。只在丹青筆,凌云也不難。
送別
綸閣九華前,森沈彩仗連。洞門開旭日,清禁肅秋天。霜滿朝容備,鐘馀漏唱傳。搖珰陪羽扇,端弁入爐煙。
六年西掖弘湯誥,三捷東堂總漢科。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澤曾隨筆下多。應笑白須揚執戟,可憐春日老如何。
山水田園寫雨生活
李花初發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轉盛。走馬城西惆悵歸,不忍千株雪相映。邇來又見桃與梨,交開紅白如爭競。
寫人
深春風日凈,晝長幽鳥鳴。仆夫前致詞,門有白面生。攝衣相問訊,解帶坐南榮。端志見眉睫,苦言發精誠。
君為著作詩,志激詞且溫。璨然光揚者,皆以義烈聞。千慮竟一失,冰玉不斷痕。謬予頑不肖,列在數子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圣代元和歲,閑居渭水陽。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時康。朝野分倫序,賢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棄馮唐。
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閑。倚松聽唳鶴,策杖望秋山。萍任連池綠,苔從匝地斑。料無車馬客,何必掃柴關。
悼亡
縣去帝城遠,為官與隱齊。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繞舍惟藤架,侵階是藥畦。更師嵇叔夜,不擬作書題。
疏散無世用,為文乏天格。把筆日不休,忽忽有所得。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識。子獨訪我來,致詩過相飾。
樂府邊塞寫馬思鄉
沈宋裁辭矜變律,王楊落筆得良朋。當時自謂宗師妙,今日惟觀對屬能。李杜操持事略齊,三才萬象共端倪。集仙殿與金鑾殿,可是蒼蠅惑曙雞。
彩筆曾專造化權,道尊翻向宦途閑。端居有地唯栽藥,靜坐無時不憶山。德望舊懸霄漢外,政聲新溢路岐間。
瑞氣繞宮樓,皇居信上游。遠岡連圣祚,平地載神州。會合皆重譯,潺湲近八流。中興豈假問,據此自千秋。
龜山下最深,惡氣何洋溢。涎水瀑龍巢,腥風卷蛟室。曉來林岑靜,獰色如怒日。氣涌撲炱煤,波澄掃純漆。
樂府同情
吳都涵汀洲,碧液浸郡郭。微雨蕩春醉,上下一清廓。奇蹤欲探討,靈物先瘵瘼。飄然蘭葉舟,旋倚煙霞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