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筆毫的詩詞(356首)
321
《次韻答簡簿》 宋·王炎
少日牛衣嘗熟眠,老來駝褐不護寒。
欲呵龜手拈禿筆,怯看冰柱縣疏檐。
東風不解著梅柳,翻作六出欺春妍。
春回臘盡亦可好,但為浮生添一年。
322
《用元韻答楊大著李校書》 宋·王炎
蓬萊云氣依海鰲,中有詩仙流品高。
子云抄書自點勘,方瞳炯炯分纖毫。
仲元公退便燕坐,日涉藝輔當游遨。
烏衣裔孫不解此,但摘青蕊斟官醪。
323
《木蘭花慢 壽崔子文》 元·王惲
際河山兩界,道此地,正文衛。
才北渚離筵,南亭奔迓,終歲倥*。
風流故家從事,暫淹留、蓮幕簿書業。
更辦錦*詩句,筆端暈碧裁紅。
324
《王若水為畫秋江眾禽圖》 明·袁凱
錢唐王宰心思長,欲與造化爭毫芒。
下筆百鳥相趨蹌,前身豈是孤鳳凰。
江頭芙蓉花正開,花下細浪亦縈回。
敔鵝貼貼天際來,雄雌相隨氣和諧。
325
《次前韻謝王主簿二首》 宋·項安世
夷甫風姿滿坐頭,濬沖電目照人明。
更拈秋水長天句,來映清霜十月晴。
援筆而成彌處士,搖毫不盡崔廷評。
若容跛鰲追高步,勿卹驅塵小作程。
327
《東禪百韻》 宋·劉宰
群居厭囂煩,兀坐悵離索。
動靜兩何心,求端徯先覺。
張氏好兄弟,同游得先諾。
重以臨邛客,雍客出蓮幕。
329
《畫山水行》 明·張羽
古來名畫傳父子,唐有二李蜀兩黃。
吳興公子冠當代,雍也繼之早擅場。
宋祖子孫畫龍種,毛骨固是非尋常。
珊瑚寶玦久零落,空有妙藝傳文章。
333
《觀鍾離中散草書帖》 宋·孔武仲
兒童不識草書法,但見滿紙鰌蛇結。
安知筆法追古初,睨視眾體稱雄杰。
事忙往往無暇寫,屬思幽窗乃奇絕。
鍾離昂昂散人后,寄跡一官今白首。
334
《送李端叔定州機宜》 宋·孔武仲
才高秖合住蓬瀛,步武優游地望清。
何事塵埃久京國,卻衡雨雪向邊城。
軍書落筆千毫禿,談席揮犀四座傾。
早晚封章來薦鶚,一鳴從此使人驚。
335
《勸學歌》 宋·陳普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336
《題李伯時畫五馬圖》 宋·戴表元
嗚呼良馬不世出,今人擔尋李侯筆。
五龍忽墮白云鄉,海角孤臣看自失。
太平天子開明堂,前驅麒麟后鸞凰。
當地此馬來萬里,想見顧盼生風霜。
337
《醉翁亭圖引為趙達夫作》 宋·方回
識本色人須本色,臭味論心不論跡。
青蓮居士浣花老,畫像有人能畫得。
非陳無己黃魯直,看畫題詩難落筆,醉翁萬代文章伯,中年偶墮滁陽謫。
338
《題十六羅漢畫像》 宋·方回
一釋迦佛起天竺,羅漢五百又十六。
中華止繪十六僧,貫休十八老筆續。
千無萬無無更無,芥子須彌一掃俱。
阿字義門總深入,畫圖豈止伐顓臾。
339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 關于筆毫的詩詞 描寫筆毫的詩詞 帶有筆毫的詩詞 包含筆毫的古詩詞(3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