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筍的詩詞(178首)

    81 《新》 唐·齊己

    亂迸苔錢破,參差出小欄。
    層層離錦籜,節節露瑯玕.
    直上心終勁,四垂煙漸寬。
    欲知含古律,試剪鳳簫看。

    82 《謝主人石》 唐·齊己

    西園罷宴游,東閣念林丘。
    特減花邊峭,來添竹里幽。
    憶過陽朔見,曾記大湖求。
    從此頻吟繞,歸山意亦休。

    悼亡懷人

    83 《石》 唐·劉昭禹

    千古海門石,移歸吟叟居。
    竅腥蛟出后,形瘦浪沖馀。
    工語寧無玉,僧知忽有書。
    好期仙者叱,變化向庭隅。

    唐詩三百首戰爭婦女相思

    84 《浣溪沙(雙)》 宋·張炎

    空色莊嚴玉版師。
    老斑遮護錦繃兒。
    只愁一夜被風吹。
    潤處似沾B672谷雨,斫來如帶渭川泥。
    從空托出鎮帷犀。

    85 《疏影(薄之平江)》 宋·鄧剡

    瑤尊蘸翠。
    短長亭送別,風戀晴袂。
    臘樹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幾日羈思。
    霜華不惜陽關柳,悄莫系、行人嘶騎。

    86 《食》 宋·曾幾

    花事闌珊竹事初,一番風味殿春蔬。
    龍蛇戢戢風雷后,虎豹斑斑霧雨馀。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憂每食嘆無魚。
    丁寧下番須留取,障日遮風卻要渠。

    87 《以昌黎驗長常攜尺為韻賦五首》 宋·舒邦佐

    前晚尚錐鋒,昨日突鎗劍。
    今朝又稍長,吾曾刻竹驗。

    88 《以昌黎驗長常攜尺為韻賦五首》 宋·舒邦佐

    突兀出藩來,頗似逞狂蕩。
    高下列階前,又如識少長。

    89 《以昌黎驗長常攜尺為韻賦五首》 宋·舒邦佐

    行矣脫錦繃,笙竽奏風篁。
    歲晚尤可敬,霜雪不改常。

    90 《以昌黎驗長常攜尺為韻賦五首》 宋·舒邦佐

    吾家蒼頭奴,斫玉手自攜。
    云恐春風惡,吹開枝高低。

    91 《以昌黎驗長常攜尺為韻賦五首》 宋·舒邦佐

    我至再三惜,恨不長百尺。
    要夏結清陰,蔭我醉眠石。

    92 》 宋·蔣華子

    頭角嶄嶄露,江南四月時。
    定應孤竹子,未脫老萊衣。
    怒長搘苔石,旁行過棘籬。
    不來能幾日,漸學翠鸞飛。

    93 《送與屏山》 宋·劉仲行

    籜龍戢戢破苔斑,風味從來奈歲寒。
    知有高人清愛白,定應燒煮薦珠盤。

    94 《接峰》 宋·邱攀桂

    天下名山說武夷,高峰晴樹碧云齊。
    望窮石鼎疑無地,行到山根卻有梯。
    茅屋成村多卜隱,草書懸壁半留題。
    幾時掃斷紅塵路,一葉漁舟九曲溪。

    95 《四明十題其六·石峰》 宋·釋曇穎

    巨石如龍孫,聳聳煙霧里。
    明明落溪口,納納喧灘齒。
    何當助齋盂,菌蕃徒為美。

    96 《仙都石》 宋·趙善漣

    崑崙失卻大龍蟠,迸出層巖一角寒。
    初日煙霞翻錦籜,九天風露混瑯玕。
    香涵老翠山靈護,根透鴻蒙地軸安。
    天柱直疑為竹祖,仙翁圖作子孫看。

    97 《袁州對雪何亭侍御》 明·蘇祐

    宜春臺邊同暮云,宜春城下雪紛紛。
    初隨鳴雨喧相集,轉入飄風靜不聞。
    銀燭并回搖乍暝,金尊獨對散微曛。
    因懷驄馬江城夜,客況曾經可問君。

    98 《送芍藥與公擇二首》 宋·蘇軾

    久客厭虜饌,(蜀人謂東北人虜子。
    )枵然思南烹。
    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駢頭玉嬰兒,一一脫錦衤朋。

    99 《送芍藥與公擇二首》 宋·蘇軾

    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
    園中亦何有,芍藥裊殘葩。
    久旱復遭雨,紛披亂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還可嗟。
    棄擲亮未能,送與謫仙家。
    還將一枝春,插向兩髻丫。

    100 《訪曾魯叔有少嫌先從金仙假榻長老作供》 宋·戴復古

    俗物敗佳興,余非后汝期。
    既來遲一見,政恐錯相疑。
    同訪金仙老,因參玉板師。
    樽前有馀暇,細讀放翁詩。

    * 關于筍的詩詞 描寫筍的詩詞 帶有筍的詩詞 包含筍的古詩詞(1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