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筍籜的詩詞(93首)

    41 《和玉泉達老餉筍》 宋·李洪

    籜龍孤介亦駢闐,不比花蔫與柳眠。
    雪里頓超千佛地,風來應上四禪天。
    飽參玉版頭頭是,秀出薌林個個圓。
    知我遠庖薇蕨少,倒籠登俎共便娟。

    42 《子經昔有黃筌玉筍圖故人陳眾仲題詩其上后為》 宋·胡仲弓

    春雷仇仇盎中鳴,籜龍驚起頭角獰。
    斕斑裂土穿石出,長鑱斸下津浮玉。
    山人嗜之比八珍,畫師寫生傳千春。
    纖纖翠交煙雨濕,山人嘆嗟山鬼泣。

    43 《石筍峰》 宋·董嗣杲

    異種休參玉版禪,嶄然一角立層巔。
    遠尖自抱云根壯,疊蘚誰疑雨籜纏。
    夢里三生空過眼,胸中千畝謾流涎。
    此龍難入寧僧譜,出土摩霄是幾年。

    44 《將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筍次韻二絕》 宋·王炎

    此君長得籜龍兒,不為供人口腹資。
    養就翠梢如結實,來儀當有鳳師師。

    45 《劉裸卿送筍》 宋·章甫

    俗子貪錢如食蜜,幽人愛竹如種玉。
    君家大隱城一隅,萬個深圍數間屋。
    陽春不住長兒孫,犢角貓頭還滿目。
    卻恐繁陰礙風月,童奴時取供肴蔌。

    46 《謝原博惠筍疊前韻》 明·李東陽

    翠籠清筍一時開,為有清風竹巷來。
    池鳳羽毛應比秀,籜龍鱗甲漫成堆。
    襪材有派分洋谷,繃錦無心斗馬嵬。
    莫笑北人曾煮簀,久從湘客問烹裁。

    47 《閣下觀竹筍圖》 宋·孔武仲

    我家廬山下,綠竹常陰陰。
    春雷迸狂籜,萬點群玉簪。
    別來經歲時,肌肉塵土侵。
    欻見此圖面,醒然豁煩襟。

    48 《畫筍》 宋·黃庚

    錦籜斑斑帶露痕,毫端寫出君孫。
    清高不肯埋塵土,根本雖無有節存。

    49 《和人筍詩》 宋·李復

    葛陂龍去已千年,每見遺孫出是間。
    未遇嚴霜懷節久,因生平地立身難。
    長崖氣潤云藏角,暗谷叢深霧養斑。
    春晚向空重籜盡,卻驚高意不能攀。

    50 《賦燒筍竹安韻》 宋·陸文圭

    先生朝槃厭苜蓿,徇味得全差騰肉。
    蒼頭掃地尿有出,赤炎騰煙龍尾禿。
    土膏漸竭外欲枯,火候微溫酒已熟。
    撥灰可惜衣殘錦,解籜獨婁謹咔玉。

    51 《杰侄所居之前舊無竹二月中忽出筀筍一根特立》 宋·錢時

    舊聞四月筀,不聞二月萌。
    籜龍忽當門,頭角何崢嶸。
    朅來此地荒穢耳,遠隔長林不相倚。
    群稚猶埋糞壤中,挺然劍拔參天起。

    52 《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稱其美夏首獲賞果…故有此詠》 唐·張九齡

    憶昨聞佳境,駕言尋昔蹊。
    非惟初物變,亦與舊游暌。
    幽渚為君說,清晨即我攜。
    途深獨睥睨,歷險共攀躋。

    53 《游水西簡鄭明府》 唐·李白

    天宮水西寺,云錦照東郭。
    清湍鳴回溪,綠水繞飛閣。
    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
    五月思貂裘,謂言秋霜落。

    54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 唐·李端

    暮雨風吹盡,東池一夜涼。
    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楊。
    石竹閑開碧,薔薇暗吐黃。
    倚琴看鶴舞,搖扇引桐香。

    55 《竹》 唐·朱放

    青林何森然,沈沈獨曙前。
    出墻同淅瀝,開戶滿嬋娟。
    籜卷初呈粉,苔侵亂上錢。
    疏中思水過,深處若山連。

    56 《寄男抱孫》 唐·盧仝

    別來三得書,書道違離久。
    書處甚粗殺,且喜見汝手。
    殷十七又報,汝文頗新有。
    別來才經年,囊盎未合斗。

    57 《越州使院竹》 唐·方干

    莫見凌風飄粉籜,須知礙石作盤根。
    細看枝上蟬吟處,猶是筍時蟲蝕痕。
    月送綠陰斜上砌,露凝寒色濕遮門。
    列仙終日逍遙地,鳥雀潛來不敢喧。

    58 《浣溪沙(初夏)》 宋·趙長卿

    睡起風簾一派垂。
    失巢燕子傍人飛。
    日長深院委香泥。
    綠筍出林翻錦籜,紅葵著雨腿胭脂。
    微風度竹入輕衣。

    59 《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夏天寫景山水傷懷

    60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宋·蘇軾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之教予如此。

    悼念觀點

    * 關于筍籜的詩詞 描寫筍籜的詩詞 帶有筍籜的詩詞 包含筍籜的古詩詞(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