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竹杖的詩詞(60首)

    21 《吳興敬郎中見惠斑竹杖兼示一絕聊以謝之》 唐·劉禹錫

    一莖炯炯瑯玕色,數節重重玳瑁文。
    拄到高山未登處,青云路上愿逢君。

    22 《贈宗魯筇竹杖》 唐·李商隱

    大夏資輕策,全溪贈所思。
    靜憐穿樹遠,滑想過苔遲。
    鶴怨朝還望,僧閑暮有期。
    風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23 《賦得長城斑竹杖》 唐·李頻

    秦興版筑時,翦伐不知誰。
    異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細看生古意,閑倚動邊思。
    莫作鳩形并,空將鶴發期。

    樂府憂國憂民戰爭諷刺

    24 《黃龍洞口道人送茶及筇竹杖》 宋·陳煥

    露泣新芽九節筇,芽如雀舌節如龍。
    烹來習習風生腋,拄上羅浮第一峰。

    25 《答靜翁并以筇竹杖一枝贈行頌》 宋·周南

    南鴻北雁年年客,有個生涯主不知。
    撼動從來憂樂事,夜窗風葉響棠梨。

    26 《答靜翁并以筇竹杖一枝贈行頌》 宋·周南

    栽松道者身先老,放下鋤頭好再來。
    八萬四千關捩子,與公一個鎖匙開。

    27 《答靜翁并以筇竹杖一枝贈行頌》 宋·周南

    一筇九節添行李,用得人間處處尊。
    只要上山行飽飯,莫將風雪打人門。

    28 《答靜翁并以筇竹杖一枝贈行頌》 宋·周南

    萬事實頭方穩當,十分足陌莫蹺除。
    困來展席日里睡,讀盡空中鳥跡書。

    29 《謝龔養正送蘄竹杖》 宋·范成大

    一聲霜曉謾吹愁,八尺風漪不耐秋。
    上座獨超三昧地,諾惺庵里證般舟。

    30 《僧允懷惠紫竹杖》 宋·張耒

    輕堅滑澤節仍勻,上下柯山助老身。
    他日天恩許歸去,提攜同踏故園春。

    31 《筇竹杖贊》 宋·黃庭堅

    厲廉隅而不劌,故竊比於彭耽之壽。
    屈曲而有直體,能獨立於雪霜之後。
    伯夷食薇而清,陳仲咽李而瘦。
    涪翁晝寢,蒼龍掛壁。
    涪翁履危,心如鐵石。
    窮山獨行,解兩虎爭。
    終不使卞莊乘間,而孺子成名。

    32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宋·曾幾

    麥秋氣清和,槐夏日陰翳。
    塊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滯。
    肩輿卒輩乏,徒步腳力費。
    出門即林丘,散策空夢寐。

    33 《千四一侄見贈筇竹杖以詩謝之》 宋·李呂

    常瞻南極畫圖中,壽相偏宜九節筇。
    珍重阿戎來寄我,慚無林下老仙風。

    34 《方竹杖》 宋·劉過

    鶴骨風前瘦,龍姿雨后鮮。
    鋒棱四面峻,節操一生堅。
    荷蓧行隨適,看山倚最便。
    從教方有礙,終不效規圓。

    35 《方竹杖》 宋·朱翌

    此君骨相一成矩,氣稟坤爻六二全。
    運用四方隨手轉,操持一節比松堅。
    玉雕界尺疑同樣,金作觚棱笑削圓。
    見寄分司真得力,時將緩步與周旋。

    36 《方竹杖和功遠》 宋·李廌

    性稟方外正,人憐節瘦輕。
    持攜防水潦,殺活奈山精。
    直以中圓稱,名因義類清。
    若將靈壽比,未可賤書生。

    37 《浩然子觀筇竹杖》 宋·張繼先

    本是子猷園里枝,今朝他取手中攜。
    自憐高節虛無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38 《方竹杖》 宋·仇遠

    勁節稜稜瘦且堅,形模界尺出天然。
    山翁甚愛資扶老,村衲無知誤削圓。
    偏稱深衣同此矩,漫夸長笛大如椽。
    有時閒為吟詩出,徙倚中庭月一磚。

    39 《桃源憶故人 何先生欲游海島,以竹杖贈之》 元·馬鈺

    道家攀送呈玄趣。
    膝上自然琴撫。
    聲透九霄妙處。
    引下青鸞舞。
    流霞滿酌休辭訴。
    九節靈枝攜去。
    相助亙初行步。
    直上蓬萊路。

    40 《謝擇梧律師惠竹杖》 宋·釋智圓

    剪自幽巖側,高僧忽見遺。
    看云欹盡日,書雪握多時。
    節冷蟲微蠹,根閑蘚暗滋。
    舊山泉石在,歸去賴扶持。

    * 關于竹杖的詩詞 描寫竹杖的詩詞 帶有竹杖的詩詞 包含竹杖的古詩詞(6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