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端明的詩詞(140首)

    41 《送宋端明知成都》 宋·梅堯臣

    伯仲俱邦棟,朝廷倚以隆。
    出為周九牧,入是漢三公。
    歲易星辰轉,天均雨露同。
    威聲滿河北,事業出山東。

    42 端明無惰趙公哀詩二首》 宋·劉克莊

    憶昔并居封駁地,相期葉力共推車。
    慣看東閣批黃敕,同向南衙沮白麻。
    高興竟歸安石墅,大疑猶訪魏舒家。
    僅存一鑒今亡矣,想見昕朝亦嘆嗟。

    43 端明無惰趙公哀詩二首》 宋·劉克莊

    惜身顧影世滔滔,嘆息斯人振古豪。
    中壘老猶獻封事,三閭去尚作離騷。
    無金可遺貧如故,加璧難招節更高。
    有淚數行芻一束,若為飛渡浙江濤。

    44 《盜發蔡端明墓一首和竹溪韻》 宋·劉克莊

    忠惠松楸過者飲,誰知藏伏禍機深。
    英魂久向茲埋玉,佛面今為汝削金。
    下馬三號空抆淚,磔蟆萬段亦甘心。
    邇來野外無全塚,謾使閑人憤滿襟。

    45 《故襄師陳端明挽詩》 宋·劉克莊

    公昔加黃鉞,堂堂國勢尊。
    邊人開此戶,索虜祭南門。
    軍冊甲寅報,炊煙戊己屯。
    吳兒勿輕議,公論在襄樊。

    46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春殿曾收最上科,甘泉扈駕早鳴珂。
    金陵已奏三年課,玉燭宜調四氣和。

    47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家傳圯上一編書,二紀論思只緒馀。
    此去籌帷方倚重,赤松那得便從渠。

    48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歸粟招提刻翠珉,羯胡稽首嘆名臣。
    今聞整轡登廊廟,應有先聲讋四隣。

    49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管籥分來二十年,何人從此得朝天。
    介圭入覲由公始,莫把題名取次鐫。

    50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
    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51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
    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52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尺一催歸侍冕旒,邦人無路止前騶。
    卻因遙祝南山壽,小作臺城十日留。

    53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延英引對寵章新,都下傳觀拜輔臣。
    沙路緩驅金腰褭,閣間新上玉麒麟。

    54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公門如海亦如龍,解榻鈴齋獨見容。
    慚愧深知何以報,歲寒千尺澗邊松。

    55 《送張端明赴召》 宋·周必大

    欲驅羸馬從金鞍,顧藉微官進自難。
    但愿斯民均暖律,小儒不嘆廣文寒。

    56 端明尚書汪圣錫挽詞二首》 宋·周必大

    性與天真合,心惟圣處求。
    有書皆默記,無事不冥搜。
    相業期黃發,祠官恃黑頭。
    為霖幾人望,誰料倏成休。

    57 端明尚書汪圣錫挽詞二首》 宋·周必大

    刻意追元佑,斯文未喪予。
    前生陳正字,今代傅中書。
    太末分攜晚,東膠覿面初。
    追思二十載,痛哭淚盈裾。

    58 端明殿學士張定叟挽詞》 宋·周必大

    魏國勛勞四海知,南軒愛直古人遺。
    不興家世誰如此,季氏豪英尚似之。
    金殿新班將得政,玉麟舊鎮且移麾。
    落星小駐星還落,江路東西總去思。

    59 端明殿學士王日嚴挽詞二首》 宋·周必大

    家世三珠樹,文章五鳳樓。
    中年穿豹尾,晚歲冠鰲頭。
    夷雅推簪橐,清醇動冕旒。
    居然似岐國,只欠啟金甌。

    60 端明殿學士王日嚴挽詞二首》 宋·周必大

    念昔登黃甲,公時上玉堂。
    焉知叨儤直,尚及對批章。
    二紀光陰速,三年別恨長。
    懷賢已惆悵,感舊更凄涼。

    * 關于端明的詩詞 描寫端明的詩詞 帶有端明的詩詞 包含端明的古詩詞(14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