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端意的詩詞(1153首)

    41 《書法中最喜黃庭堅筆意因而有作》 清·乾隆

    羲之稱書圣,諸體無不有。
    齊梁作者無,李唐推顏柳,惜哉世已遠,贗者十之九。
    宋元差可尋,翰墨出親手。

    42 《謝潘端叔惠紅梅》 宋·樓鑰

    舊家桃李種河陽,今日紅梅自楚湘。
    根墢送春君意重,為移絕艷到吾鄉。

    43 《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詞·太上皇帝合六首》 宋·崔敦詩

    濯濯風涵柳,英英露瀉荷。
    微涼無限意,分付舜弦歌。

    44 《皇后閣端午貼子詞五首》 宋·真德秀

    讀罷懷沙賦,重哦卷耳篇。
    殷勤勸明主,屬意在求賢。

    45 《汪端齋聽雨軒》 宋·江溥

    二蘇當日相思句,故揭名軒意可知。
    萱草滿堂長衎衎,棣華聯萼更怡怡。
    酒傾風雨對床夜,夢到池塘覓句時。
    最善君家好兄弟,個中真樂本無涯。

    46 《次韻曾端伯晚過青山》 宋·李牧

    怪底塵勞破,青山在眼中。
    竹橋低跨水,林磬小鳴風。
    半嶺暮云碧,一村霜葉紅。
    禪枝棲眾鳥,回首意無窮。

    47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詞》 宋·汪應辰

    弦歌密意寄南風,豈易形容長養功。
    地厚天高何以報,祝堯惟有壽無窮。

    48 《乙酉端午聯句》 宋·詹君履

    離騷讀罷意沈沈,痛飲狂歌作楚吟。
    魚腹有靈應瞑目,后來猶自有孫心。

    49 《過太平州拜李端叔遺像》 宋·折彥質

    東來已數月,弛擔已渺茫。
    猶喜災患身,獲登先生堂。
    肅衣拜遺像,依然雙頰光。
    宛若侍坐側,妙語發天藏。

    50 《王孟端畫為吳世馨作》 明·劉韶

    西風蕭蕭蘆葉黃,煙波萬頃莼鱸鄉。
    延陵季子幾年別,夢中歸鬢點吳霜。
    鳳凰池上青云客,每寫滄洲只盈尺。
    長空一色楓葉丹,老雁群翔秋月白。

    51 《端午賜觀騎射擊球侍宴》 明·王紱

    葵榴花開蒲艾香,都城佳節逢端陽。
    龍舟競渡不足尚,詔令禁御開球場。
    球場新開向東苑,一望晴煙綠莎軟。
    萬馬騫騰鼓吹喧,五云繚繞旌旗展。

    52 《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鴛鴦竹石圖》 宋·蘇軾

    聞君談西戎,廢食忘早晚。
    王師本不陳,賊壘何足刬。
    守邊在得士,此語要而簡。
    知君論將口,似我識畫眼。

    53 《端硯詩》 宋·蘇軾

    披云離北巖,度嶺入中夏。
    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檟。
    騷壇意莫逆,匠石語□侈。
    匪堊勞運斤,如帶防毀銙。

    54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 宋·蘇軾

    白發已十載,青春無一堪。
    不驚新歲換,聊與故人談。
    牛健民聲喜,鴉嬌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蠶。

    55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三首》 宋·范成大

    管領神仙侶,追陪山長家。
    往來惟意適,歌舞對年華。

    56 《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甚喜,因吟》 宋·范成大

    視絮勞群從,祗承愧闔家。
    乳泉供水處,金液養丹芽。
    加釀厚如酪,旋舂香勝花。
    百端扶老憊,無物報投瓜。

    57 《隨意》 宋·陸游

    隨意上漁舟,幽尋不預謀。
    清溪欣始泛,野寺憶前游。
    豐歲雞豚賤,霜天柿栗稠。
    余生知有幾,且置萬端憂。

    58 《堂中以大盆漬白蓮花石菖蒲翛然無復暑意睡起》 宋·陸游

    海東銅盆面五尺,中貯澗泉涵淺碧。
    豈惟冷浸玉芙蕖。
    青青菖蒲絡奇石。
    長安火云行日車,此間暑氣一點無。

    59 《雪意》 宋·陸游

    風吼江郊雪意濃,云如雨陣決雌雄。
    山寒酒過平時量,窗黑書虧半日功。
    閑話更端茶灶熟,清詩分韻地爐紅。
    不須遽覓華胥路,更俟天花落坐中。

    60 《雨後殊有秋意》 宋·陸游

    天地新秋入苦吟,詩書萬古付孤斟。
    愛君憂國孤臣淚,臨水登山節士心。
    只嘆鼻端無妙斲,豈知弦外有遺音。
    剡中勝踐今猶昔,安得高人支道林?

    * 關于端意的詩詞 描寫端意的詩詞 帶有端意的詩詞 包含端意的古詩詞(11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