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空馀的詩詞(1315首)

    61 《謁漢世祖廟》 唐·劉希夷

    舂陵氣初發,漸臺首未傳。
    列營百萬眾,持國十八年。
    運開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宛城劍鳴匣,昆陽鏑應弦。

    62 《巡邊在河北作》 唐·張說

    撫劍空馀勇,彎弧遂無力。
    老去事如何,據鞍長嘆息。
    故交索將盡,后進稀相識。
    獨憐半死心,尚有寒松直。

    63 《書香能和尚塔》 唐·張說

    大師捐世去,空馀法力在。
    遠寄無礙香,心隨到南海。

    64 《宋主簿鳴皋夢趙六予未及報而陳子云亡今追…貽平昔游舊》 唐·盧藏用

    暮川罕停波,朝云無留色。
    故人琴與詩,可存不可識。
    識心尚可親,琴詩非故人。
    鳴皋初夢趙,蜀國已悲陳。

    65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唐·馬懷素

    帝子今何去,重姻適異方。
    離情愴宸掖,別路繞關梁。
    望絕園中柳,悲纏陌上桑。
    空馀愿黃鶴,東顧憶回翔。

    66 《故右丞相贈太師燕文貞公挽詞二首》 唐·孫逖

    海內文章伯,朝端禮樂英。
    一言興寶運,三入濟群生。
    命與才相偶,年將位不并。
    臺星忽已坼,流慟軫皇情。

    67 《途中口號》 唐·孫逖

    鄴城東北望陵臺,珠翠繁華去不回。
    無復新妝艷紅粉,空馀故壟滿青苔。

    68 《惠文太子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開元十四年卒贈太子)》 唐·袁瓘

    寒仗丹旄引,陰堂白日違。
    暗燈明象物,畫水濕靈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歸。
    空馀燕銜士,朝夕向陵飛。

    69 《惠文太子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開元十四年卒贈太子)》 唐·袁瓘

    寒仗丹旄引,陰堂白日違。
    暗燈明象物,畫水濕靈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歸。
    空馀燕銜士,朝夕向陵飛。

    70 《送從弟蕃游淮南》 唐·王維

    讀書復騎謝,帶劍游淮陰。
    淮陰少年輩,千里遠相尋。
    高義難自隱,明時寧陸沉。
    島夷九州外,泉館三山深。

    71 《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遙)》 唐·王維

    送君返葬石樓山,松柏蒼蒼賓馭還。
    埋骨白云長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間。

    72 《送劉十(一作劉十一)》 唐·李頎

    三十不官亦不娶,時人焉識道高下。
    房中唯有老氏經,櫪上空馀少游馬。
    往來嵩華與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73 《杪秋洞庭中,懷亡道士謝太虛》 唐·劉長卿

    漂泊日復日,洞庭今更秋。
    青楓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悵客中月,徘徊江上樓。
    心知楚天遠,目送滄波流。

    74 《蛇浦橋下重送嚴維》 唐·劉長卿

    秋風颯颯鳴條,風月相和寂寥。
    黃葉一離一別,青山暮暮朝朝。
    寒江漸出高岸,古木猶依斷橋。
    明日行人已遠,空馀淚滴回潮。

    75 《蛇浦橋下重送嚴維》 唐·劉長卿

    秋風颯颯鳴條,風月相和寂寥。
    黃葉一離一別,青山暮暮朝朝。
    寒江漸出高岸,古木猶依斷橋。
    明日行人已遠,空馀淚滴回潮。

    76 《鳳臺曲》 唐·李白

    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
    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77 《白毫子歌》 唐·李白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臥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小山連綿向江開,碧峰巉巖綠水回。

    78 《贈漢陽輔錄事二首》 唐·李白

    聞君罷官意,我抱漢川湄。
    借問久疏索,何如聽訟時。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應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登樓抱負

    79 《贈漢陽輔錄事二首》 唐·李白

    聞君罷官意,我抱漢川湄。
    借問久疏索,何如聽訟時。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應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80 《送侯十一》 唐·李白

    朱亥已擊晉,侯嬴尚隱身。
    時無魏公子,豈貴抱關人。
    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陳。
    空馀湛盧劍,贈爾托交親。

    * 關于空馀的詩詞 描寫空馀的詩詞 帶有空馀的詩詞 包含空馀的古詩詞(13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