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秦秦的詩詞(891首)

    481 《答秦兵部求墨竹》 宋·王佐才

    夜到茆亭近竹籬,影隨寒月下苔墀。
    吟余未懶蕭疎興,曾寫離披一兩枝。

    482 《答秦兵部求墨竹》 宋·王佐才

    墨傳高節未為精,虛辱佳篇拂素屏。
    不敢持毫強羞縮,喜公心已厭丹青。

    483 《華亭百詠·秦女祠》 宋·許尚

    狼秦崇苛政,有女亦蒙冤。
    欲吊興亡事,神應恥重論。

    484 《秦淮次北谷羅疊韻》 宋·葉輝

    人言王氣在鄣州,嬴政因來鑿此流。
    地脈何曾真斷得,幾多天子御宸樓。

    485 《題秦昌齡寫真》 宋·魚肉和尚

    動著萬丈懸崖,不動當處沉埋。
    彌勒八萬樓閣,擊著處處門開。
    會得紫羅帳里事,不妨行處作徘徊。

    486 《秦皇石》 宋·俞應僉

    祖龍盛氣役神鞭,壁立無移只屹然。
    定見先朝陳寶化,陰靈寂寂笑求仙。

    487 《憶秦人洞》 宋·張翠屏

    溪上桃花無數開,花間秋水綠于苔。
    不因漁父尋源入,爭識仙家避世來。
    翠雨連云流玉洞,丹霞護日抱瑤臺。
    幔亭亦有紅橋約,問我京華幾日回。

    488 《交韻秦會之題墨梅二首》 宋·張于文

    南枝春色弄微溫,記得清香撲酒尊。
    今日相逢隔煙霧,揚州殘夢足銷魂。

    489 《交韻秦會之題墨梅二首》 宋·張于文

    長愛孤標似君子,不禁橫行巧擠排。
    短幅離離乃遺像,至今寒蝶誤飛來。

    490 《秦洞》 宋·趙希鶚

    白鷗曾此識機心,渭水翻波自不禁。
    當日尚嫌文網闊,后來誰測武陵深。
    西風落葉吹秦晉,流水桃花迭古今。
    世豈避人人避世,九垓同此夕陽陰。

    491 《謝秦檜》 宋·鄭昌齡

    先生傲睨醉觴旁,不覺滂沱入醉鄉。
    來詩恐是醉中語,使我大笑譏荒唐。

    492 《南鄉子·十月出秦關》 未知·曹伯啟

    十月出秦關。
    竟日悠悠杳靄間。
    直到蠶魚開國地,躋攀。
    行盡千山復萬山。
    歸轡動歡顏。
    江路梅花笑往還。
    稚子候門何日到,癡頑。
    好把虛名

    493 《登秦住山》 元·方行

    此地曾經駐蹕來,秦皇遺跡尚崔嵬。
    采窮滄海無靈藥,歸到驪山有劫灰。
    萬里黑風迷鬼國,一杯弱水隔蓬萊。
    詩人吊古應多思,落日高丘首重回。

    494 《病中寓秦溪》 明·陳言

    病多慵引架書看,雙袖龍鐘淚不干。
    世態炎涼隨節序,人情反覆似波瀾。
    溪風送雨過秋寺,山鳥將雛傍藥欄。
    同學少年多不賤,獨將衰鬢客秦關。

    495 《送管平田先生頒封秦府歸省》 明·高叔嗣

    五等周分國,三王漢世家。
    日聞敦帝族,時見遣皇華。
    剪土仍鶉首,疏邦自犬牙。
    秦關通使節,灞水渡征車。
    過邑恩難屢,堂登禮更嘉。
    何如北山客,行役動長嗟。

    496 《秦淮小姬》 明·顧斗英

    一片春山乍學描,纏頭初試紫霞綃。
    章臺無數青青柳,最惹東風是嫩條。

    497 《符子入秦郊游》 明·何御

    寒日行白陸,朔吹揚飛塵。
    送客往廣陌,中情多苦辛。
    野云覆長路,孰識東西秦。
    臨發執前綏,愿為陳所因。
    瞻彼二黃鵠,淚下不能伸。

    498 《送李山人赴趙府兼寄謝茂秦》 明·李佸

    俱是淮王客,高攀桂樹叢。
    朱門投趙璧,綠酒醉春風。
    雁盡江花老,人歸海月空。
    離情兼別意,鄴下白頭翁。

    499 《己丑三月訪子白兄于秦淮橋》 明·練子寧

    五月南風水倒流,秦淮橋下問扁舟。
    穿花燕子羽毛濕,隔水人家門巷幽。
    心憶庭闈瞻楚樹,身陪冠冕侍瀛洲。
    吾兄歸去如相問,衣采終期慰白頭。

    500 《題秦皇廟》 明·林弼

    往事悠悠逐海波,荒祠寂寂寄巖阿。
    三神山下仙舟遠,萬里城邊戰骨多。
    東魯尚存周禮樂,西秦空壯漢山河。
    早知一世能移祚,崖石書功不用磨。

    * 關于秦秦的詩詞 描寫秦秦的詩詞 帶有秦秦的詩詞 包含秦秦的古詩詞(89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