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秋毫的詩詞(682首)

    421 《丹鳳吟》 宋·楊澤民

    荏苒秋光虛度,玩月池臺,登高樓閣。
    風傳霜信,遍送曉寒侵幕。
    凄涼細雨,灑窗飄戶,漏永更長,枕單衾薄。
    夢里驚鴻喚起,坐對寒缸,猶聽晨漏殘角。

    婉約寫景寫水西湖抒情曠達

    422 《沁園春(壽陳中書)》 宋·姚勉

    湖海元龍,逸氣飄然,可百尺樓。
    受文光萬丈,星辰絢彩,爽襟一掬,風露澄秋。
    銜字冰清,班心玉立,海內而今第一流。
    翻書子,紫薇花浸月,夜攬詞頭。

    423 《紅毛刀歌》 清·秋瑾

    一泓秋水凈纖毫,遠看不知光如刀。
    直駭玉龍蟠匣內,待乘雷雨騰云霄。
    傳聞利器來紅毛,大食日本羞同曹。
    濡血便令骨節解,斷頭不俟鋒刃交。

    詠史懷古

    424 《詠菊》 清·曹雪芹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寫詩抒懷

    425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文觀止序文

    426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427 《龍井題名記》 宋·秦觀

    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
    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

    月夜寫景訪友

    428 《醉中留別永叔子履》 宋·梅堯臣

    新霜未落汴水淺,輕舸惟恐東下遲。
    遶城假得老病馬,一步一跛飲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別,君惜我去頻增嘻。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開席羅酒卮。

    離別友人抒懷憂國孤寂

    429 《讀書》 宋·曾鞏

    吾性雖嗜學,年少不自強。
    所至未及門,安能望其堂。
    荏苒歲云幾,家事已獨當。
    經營食眾口,四方走遑遑。

    430 《詩一首》 宋·王禹偁

    蘭清時雨和甘棠,石壁洄瀾映塔光。
    陸羽茶泉金鼎冷,右軍墨沼兔毫香。
    龍潭徹底明秋月,鳳頂當空背夕陽。
    乘得綠楊春曉興,玉臺井畔泛霞觴。

    431 《玉蝴蝶 離情》 宋·張玉娘

    極目天空樹遠,春山蹙損,倚遍雕闌。
    翠竹參差聲戛,環佩珊珊。
    雪肌香、荊山玉瑩,蟬鬢亂、巫峽云寒。
    拭啼痕。

    432 《七夕》 明·景翩翩

    樓前簫史憶吹簫,雁足西風倍寂寥。
    望斷支機應化石,愁填烏鵲未成橋。
    素毫月冷吟梧葉,紈扇秋回識柳條。
    姊妹東鄰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433 《仁宗皇帝挽詩十首》 宋·文同

    寶略嬉游少,珠宮藝學優。
    仙毫媚風帛,睿藻煥星鉤。
    天極推神歷,兵防演秘謀。
    飚流今已矣,長共糓林秋。

    434 《照鏡辭》 宋·宋自遜

    匣中青鏡秋月明,妍嗤毫發無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銅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靈本虛靜,誰實昏之私欲勝。
    匣取青銅且勿開,自照心中大圓鏡。

    435 《錢陳隨隱歸臨川》 宋·吳大有

    我昔見君方成童,長吉才華驚鉅公。
    人間科第不屑就,直使聲名聞九重。
    乃翁引上凝華殿,子虛不待他人薦。
    入直來來凡幾年,天上奇書盡曾見。

    436 《送范主一憲郎》 元·劉詵

    庸夫老丘里,志士輕山川。
    古來環轍人,往往皆才賢。
    范君繡衣家,白璧生藍田。
    清游半朔南,征衫積濤煙。

    437 《水調歌頭 言性》 元·李道純

    三元秘秋水,都不屬思量。
    收來毫末,放開在地不能藏。
    過去未來見在,只是星兒消息,體物顯然彰。
    本自無形象,隨處見青黃。

    438 《水調歌頭 言性》 元·李道純

    三元秘秋水,都不屬思量。
    收來毫末,放開在地不能藏。
    過去未來見在,只是星兒消息,體物顯然彰。
    本自無形象,隨處見青黃。

    439 《木蘭花慢 征南》 元·張弘范

    混魚龍人海,快一夕,起鯤鵬。
    駕萬里長風,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許身報國,等人閑、生死一毫輕。
    落日旌旗萬馬,秋風鼓角連營。

    440 《沔陽秩滿北上漢水舟中感舊書懷卻寄污郡諸寮》 明·李濂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陽。
    八歲學籀篆,十歲《急就章》。
    孺小不知難,欲升鐘索堂。
    波磔竟無成,臨池心內傷。

    * 關于秋毫的詩詞 描寫秋毫的詩詞 帶有秋毫的詩詞 包含秋毫的古詩詞(6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