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秋來水的詩詞(3545首)

    801 《東坡八首》 宋·蘇軾

    種稻清明前,樂事我能數。
    毛空暗春澤,針水聞好語。
    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縷。

    802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宋·蘇軾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清。
    鄭子向河朔,孤舟連夜行。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趙子寄書來,水調有余聲。

    803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宋·蘇軾

    蜀江久不見滄浪,江上枯槎遠可將。
    去國尚能三犢載,汲泉何愛一夫忙。
    崎嶇好事人應笑,冷淡為歡意自長。
    遙想納涼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804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宋·蘇軾

    千年古木臥無梢,浪卷沙翻去似瓢。
    幾度過秋生蘚暈,至今流潤應江潮。
    泫然疑有蛟龍吐,斷處人言霹靂焦。
    材大古來無適用,不須郁郁慕山苗。

    805 《欲往湖州,見孫莘老,別公輔、希元、彥遠、》 宋·蘇軾

    秋來欲見紫髯翁,待得梅花細萼紅。
    記取上元燈火夜,道人猶在水晶宮。

    806 《寄湘中友人》 唐·杜牧

    莫念醉鄉迷酒杯,流年長怕少年催。
    西陵水闊魚難到,南國路遙書未回。
    匹馬計程愁日盡,一蟬何事引秋來?
    相如已定題橋志,江上無由夢釣臺。

    807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 宋·王安石

    秋來閑興每登臨,因叩精藍望碧岑。
    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同時覽物悲歡異,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歸我手,靜看云意學無心。

    808 《南安王使君領客湛泉流觴曲水》 宋·戴復古

    橫浦堂前舉一卮,古榕陰下坐多時。
    連朝好雨千山澗,昨夜新秋一葉知。
    梅嶺鄉來逢行者,蘭亭今日又羲之。
    家聲不墜風流在,如見初寮說好詩。

    809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來溪》 宋·范成大

    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入鬧荷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810 《有懷龔養正》 宋·范成大

    好在楚龔子,秋來情話稀。
    昨承書素說,行侍板輿歸。
    煙水潮平棹,風霜歲晚衣。
    歲時真方戴?莫待雪花霏。

    811 《秋思》 宋·陸游

    水際柴門一扇開,白頭羸病亦堪哀。
    阿誰得似桄榔杖,肯為閑人萬里來?

    812 《雨中作》 宋·陸游

    社甕醅香燕子歸,陰風吹雨暗郊扉。
    疏溝園叟方攜鍤,采藥蠻童已濕衣。
    山雉尾垂沖靄去,水雞翅重蹋波飛。
    憑闌一笑君知否,肺渴秋來勢漸微。

    813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宋·陸游

    橫林渺渺夜生煙,野水茫茫遠拍天。
    菱唱一聲驚夢斷,始知身在釣魚船。

    814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宋·陸游

    河漢橫斜斗柄低,啼鴉掠水未成棲。
    怪生凄爽侵肌骨,船系秦皇酒甕西。

    815 《觀畫山水》 宋·陸游

    古北安西志未酬,人間隨處送悠悠。
    騎驢白帝城邊雨,掛席黃陵廟外秋。
    大綱截江魚可膾,高樓臨路酒如油。
    老來無復當年快,聊對丹青作臥游。

    816 《秋日徙倚門外久之》 宋·陸游

    舍前煙水似瀟湘,白首歸來愛故鄉。
    五畝山園郁桑柘,數椽茅屋映菰蔣。
    翻翻小繖船歸郭,渺渺長歌月滿塘。
    卻掩柴荊了無事,篆盤重點已殘香。

    817 《閑游所至少留得長句》 宋·陸游

    高僧宴坐雪蒙頭,閑牧從來水牯牛。
    深院陰陰四檐雨,高堂寂寂一簾秋。
    光明本自無余欠,夢幻何曾有去留?我亦翛然五湖客,不妨相與試茶甌。

    818 《湖水愈縮戲作》 宋·陸游

    瓜壟從來幾邵平?鏡湖復有一玄英。
    今秋雨少煙波窄,堪笑沙鷗也敗盟。

    819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仁智堂》 宋·楊萬里

    學子可憐生,遠來參老子。
    仁智若為談,指似秋山水。

    820 《久旱禱雨不應,晴天忽落數點》 宋·楊萬里

    烈日秋來曬殺人,青天半點更無云。
    忽傳天上真珠落,未到半空成水銀。

    * 關于秋來水的詩詞 描寫秋來水的詩詞 帶有秋來水的詩詞 包含秋來水的古詩詞(354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