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禪受的詩詞(156首)

    101 《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 唐·皮日休

    講殿談余著賜衣,椰帆卻返舊禪扉。
    貝多紙上經文動,如意瓶中佛爪飛。
    颶母影邊持戒宿,波神宮里受齋歸。
    家山到日將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圍。

    102 《春從天上來·日月高奔》 宋·無名氏

    日月高奔。
    這奧妙機,塵世難聞。
    太一壺中,清江谷口,芝草發蘭薰。
    看金蓮佳景,吐慶云、開顯生門。

    103 《贈楊滎陽》 明·高啟

    嘉陵美山水,亦復富文彥。
    楊君產其邦,材拔性高狷。
    布衣走名都,早入藝林選。
    客屈稷下談,王邀鄴中宴。

    104 《讀阮籍傳一首》 宋·劉克莊

    言出勿令圭有玷,舌捫不及駟難追。
    阮公托醉勸進表,龐老無名受禪碑。

    105 《芳臭》 宋·劉克莊

    流芳斜谷出師表,遺臭樊城受禪碑。
    芳臭即今皆判矣,鮑魚難揜祖龍尸。

    106 《和鄉侯燈夕六首》 宋·劉克莊

    傳呼鈴下戒輿驂,清曉牙旗過水南。
    一瓣預祈今歲稼,兩枚不受郡人酣。
    端門侍輦公修覲,禪幾傳燈我飽參。
    童子歸談城內事,遨頭詩好眾賓酣。

    107 《瀾湍送葬一首》 宋·劉克莊

    幽室朝方閉,禪房夕已虛。
    反虞兒草草,受吊女呱呱。
    石小難鐫志,庵荒少送車。
    老夫詩與誄,泉下亦舌無。

    108 《題黃嗣深家所蓄惠崇秋晚畫》 宋·曾幾

    叢蘆受風低,積潦得霜淺。
    沙勻洲渚凈,水澹鳧鴨遠。
    禪扉掩晝夜,短紙開秋晚。
    欲問此間詩,半山呼不返。

    109 《云游歌》 宋·白玉蟾

    嘗記得洞庭一夜雨,無蓑無笠處。
    偎傍茅檐待天明,村翁不許檐頭住。
    又記得武林七日雪,衣衫破又裂。
    不是白玉蟾,教他凍得皮迸血,

    110 《萬法歸一歌》 宋·白玉蟾

    金丹大蘂妙無窮,一點丹頭內外紅。
    真汞真鉛才入手,片時伏虎活擒龍。
    黃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噓九轉功。
    十月胎圓坎離外,紫云飛出玉爐空。

    111 《西湖大醉走筆百韻》 宋·白玉蟾

    廼先天皇君,萬有七千祀。
    迄彼大庭時,對於葛天氏。
    邈計幾何年,是生余小子。
    上清太極公,造道窮天髓。

    112 《留別邵公言》 宋·毛滂

    公言雅知我,良勝我自知。
    往年得為僚,稅駕清江湄。
    覺君有勝致真率仍天資。
    定交傾蓋間,

    113 《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三首》 宋·蘇轍

    摩詰本詞客,亦自名畫師。
    平生出入輞川上,鳥飛魚泳嫌人知。
    山光盎盎著眉睫,水聲活活流肝脾。
    行吟坐詠皆自見,飄然不作世俗詞。

    114 《送琳老還大明山》 宋·蘇轍

    身老與世疏,但有世外緣。
    五年客江西,掃軌謝往還。
    依依二三老,示我馬祖禪。
    身心忽明曠,不受垢污纏。

    115 《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 宋·蘇轍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云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云。

    116 《次韻子瞻游徑山》 宋·蘇轍

    去年渡江愛吳山,忽忘蜀道輕秦川。
    錢塘后到山最勝,下枕湖水相縈旋。
    坐疑吳會無復有,扁舟屢出凌濤淵。
    今秋復入徑山寺,勢壓眾嶺皆摧顛。

    117 《送琳長老還大明山》 宋·蘇轍

    身老與世疏,但有世外緣。
    五年客江西,掃軌謝往還。
    依依二三老,示我馬祖禪。
    身心忽明曠,不受垢污纏。

    118 《次韻和王希知縣見贈》 宋·魏野

    從前宰字絕文詞,喜遇今來并有詩。
    封禪榜偏推鳳藻,陶鎔筆肯轉稽遲。
    訟庭任靜猶忘寐,文會雖忙不后期。
    莫怪林間強酬和,一般民最受深知。

    119 《題焦山寺》 宋·李呂

    水輪依風負坤輿,百川東充同灌輸。
    掀巾之陂莽吞受,沃焦之冊初不濡。
    云根終古插江湖,狂瀾滔天隨卷舒。
    空神回飚避突兀,海門排霄岌相扶。

    120 《太山篇》 元·楊維楨

    巍乎高哉,太山之山三萬八千丈兮,五岳之伯、萬山之宗。
    上有云官、霞伯、明皇、玉女、金臺、石室高重重。
    三十六天第一洞,是為蓬玄太空之上穹。
    上帝賜以金篋之玉策,司命下土開群蒙。

    * 關于禪受的詩詞 描寫禪受的詩詞 帶有禪受的詩詞 包含禪受的古詩詞(15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