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神遠的詩詞(1753首)
801
《游簡寂觀》 南北朝·張正見
三梁澗本絕,千仞路猶通。
即此神山內,銀牖映仙宮。
鏡似臨峰月,流如飲澗虹。
幽桂無斜影,深松有勁風。
惟當遠人望,知在白云中。
802
《蔡州三首》 宋·孔武仲
愁云昏昏掩六月,電光霍霍盤四隅。
淮西一雨三書夜,長瀾積潦無處無。
試登高樓望四野,平田渺渺成江湖。
山源奔溢來處遠,晨朝又報高丈余。
803
《藍關圖》 明·沈周
卷中誰貌藍關雪,瘦馬凌兢寒切骨。
阿湘遠來候馬前,低首擎拳赤腳熱。
擁鞍相向殊慘情,神氣宛宛人欲生。
瘴江囑語亦切至,掩吻哀哦如有聲。
筆痕入素淡而媚,顧陸之間見能事。
前人遺跡不易題,安得起公為畫記。
804
《羅漢松》 清·曾燠
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須眉綠。
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
805
《常熟致道觀七星檜》 明·黃云
琴川古跡得縱觀,七檜象斗羅仙壇。
真人手植自梁代,燧人之火不及鉆。
成形成象兩昭應,斟酌元氣其無端。
陰敷古殿覆玉座,星宮瞻天肅圣顏。
806
《江山萬里圖》 明·方孝孺
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
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
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
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山青。
807
《栽柏》 明·方孝孺
迂拙乖世用,每蘊無窮思。
取效非目前,遠與千載期。
翠柏信良材,成長計功遲。
茲晨劚煙雨,移動盈尺姿。
808
《徽宗花鳥圖》 明·方孝孺
宣仁升遐司馬死,宋祚當時已中否。
豈知禍亂猶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簡書四出捷星馳,重見熙豐舊設施。
太室既崇荊國祀,朝堂新刊黨人碑。
811
《張公洞》 宋·蔡中道
天上騾蹤竟不回,洞門深閉密封苔。
神光夜燭燒丹灶,淑氣晴薰講易臺。
瑤草春肥仙去遠,紫芝云暖鶴歸來。
清游喜挾三茅客,杖履凌空霧雨開。
812
《跋山谷書范滂傅貼》 宋·柴中守
小春晝日如春晚,飲罷披圖清興遠。
夜光照屋四座驚,金薤銀鉤真墨本。
當年太史謫宜州,腸斷梅花棲戌樓。
拾遺不逢東道主,翰林長作夜郎囚。
814
《感懷》 宋·陳恭
回首滄桑已數番,感懷無盡又何言。
悲看世路皆危壑,喜共家人在故園。
筆底有心神目遠,來年多難骨猶存。
連章句弗矜佳麗,風雅于今止一痕。
815
《楚南偉觀樓》 宋·陳峴
平生足跡窮遐陬,一麾更守湖湘州。
西接懸崖五溪曲,南望渺極蒼梧愁。
天涯牢落孰慰意,千嶂倒影三江流。
千里脈絡茲要會,意趣端與江山投。
816
《題蒼梧部》 宋·陳執中
莫訝南方景物疏,為君聊且話蒼梧。
地傾二面城池壯,江迸三流氣色麄。
山畜火光因政出,石藏牛影為仙呼。
官廳傳自唐丞相,民頌思從漢大夫。
817
《泗源》 宋·程企
泗源奇且怪,聲勢各喧豗。
虎豹巖邊去,蛟龍窟里來。
稍流煙作陣,初激雪成堆。
派必人疏導,源應鬼鑿開。
818
《居然庵》 宋·程無鳳
山人坐題山水清,一空霽色無陰晴。
虛堂夜看星斗落,老鼎晝汲風泉烹。
杯間聊學蔬筍氣,云外遠飄弦誦聲。
晦翁溪齋二三友,神游於此留其名。
820
《峽山古調》 宋·杜曾
濫觴岷山側,朝宗蓋自然。
沸沸出幽竇,滔滔成巨川。
深流疑徹地,遠勢欲浮天。
萬石攢若斗,一流瀉如懸。
* 關于神遠的詩詞 描寫神遠的詩詞 帶有神遠的詩詞 包含神遠的古詩詞(175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