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禮傳的詩詞(500首)

    461 《薛玠兩投詩以古風謝之》 宋·陳文蔚

    知君家住象山麓,日有見聞新耳目。
    自憐各在天一涯,休譽惟能采鄉曲。
    卻來一見玉溪頭,已知標致非凡俗。
    等閑揮翰墨淋浪,惠我新詩不金玉。

    462 《寄題吳子似所居二首·讀書亭》 宋·陳文蔚

    古人不可見,千卷留遺編。
    要非紙上語,至理實參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將何傳。
    極本會於一,枝葉數萬千。

    463 《閑坐有感偶成古風簡劉會之高吉父康司理》 宋·杜范

    虞夏幾百載,繼以周禮樂。
    洋洋雅頌音,后亡前亦作。
    井疆貧富均,薄海詠康樂。
    姬公同圣賢,積累亦不薄。

    464 《恭謝侍讀仁皇訓典徹章御賜杜工部紫宸殿詩退》 宋·杜范

    丹地從容接細氈,豈徒口耳漫周旋。
    帝王家法由心法,典策言傳以道傳。
    章徹誦筵天意悅,恩隆賜典露華鮮。
    禮文稽古皆成憲,主德由斯志罔愆。

    465 《覽古五首》 宋·方回

    六經樂故亡,三禮復不完。
    名數頗舛刺,或亦疑同官。
    易詩書春秋,論孟庸學篇。
    彌縫救破斷,誰實心斯傳。

    466 《丁亥生日紀事五首》 宋·方回

    我生之日憶我父,痛甚少游眠古藤。
    忍見金湯今墮甑,劣容詩禮尚傳燈。
    策名作郡了無益。
    罔利肥家終不能。
    決定歸歟守先墓,種瓜聊得似東陵。

    467 《示長兒存心》 宋·方回

    我家歙山下,不滿五頃田。
    捐棄已過半,豈不為子錢。
    兵甲跨江海,喧豗逾十年。
    零落殆萬卷,荒涼余數椽。

    468 《送程桂軒子方還羅治先墓》 宋·方回

    周宣中興常武雅,程伯休父為司馬。
    其先重黎掌天地,此佐尹氏征伐者。
    顏曾思復有七篇,孰云軻死道不傳。
    洛中二程忽突起,乃有明道與伊川。

    469 《憶我二首各三十韻》 宋·方回

    憶我幼時事,南歸自番禺。
    三邊已澒洞,內郡猶無虞。
    故居山城間,四面阛闠區。
    東西萬貨集,朝暮百賈趨。

    470 《送庾侄親迎延平李先生家》 宋·李處權

    庾郎吾家千里駒,朝暮勤苦讀父書。
    少年綽有老成態,月旦考訂評鄉閭。
    明當別我擇賢妃,結束琴劍誰挽裾。
    春空吹晴惠風暢,煙草弄色和氣舒。

    471 《謁翁丈四十韻》 宋·李處權

    之子儒林杰,斯文國士稱。
    詞章曹植擅,典故叔孫能。
    秉哲中逾曠,撝謙外匪矜。
    世家非冠玉,人物是壺冰。

    472 《潛心齋》 宋·李處權

    古之學為己,今之學為人。
    始乎芒芴間,擴充遂無垠。
    克己而復禮,天下皆歸仁。
    尼父百世師,道妙圣且神。

    473 《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辭》 宋·李復

    朝辭承明殿,暮下金馬門。
    伏讀明詔意,仰思圣主恩。
    蠢彼獯鬻氏,禮數乃弟昆。
    帝初為息民,繒帛代更屯。
    嗣皇謹遵業,使傳交塞垣。
    下臣非知古,有舌詎得論。
    恭承丁寧命,敢不夙夜奔。

    474 《新羅寺唐有新羅僧咒草愈疾卵塔今在閒來因題》 宋·李復

    斷石傳遺事,唐年刻永徽。
    庭荒靈草盡,塔壞禮僧稀。
    古殿含涼氣,空堂照夕暉。
    獨來人不問,行聽暮鐘歸。

    475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476 《女色無定美贈卿材》 宋·李覯

    女色無定美,寵至美則多。
    士才無定稱,用顯稱已過。
    長字小家子,粲粲秋池荷。
    性慧不覺恥,母憐不加訶。

    477 《贈張明德星士》 宋·陸文圭

    二曜五縝萬古縣,甘石之學今不傳。
    術家能以天占人,圣人乃以人占天。
    仁義禮智性所具,吉兇禍福命使然。
    命天俵賦定不易,性我受用修則全。

    478 《和史魏公燔黃》 宋·釋寶曇

    東城十月天未霜,小輿初學江濫觴。
    出門千乘波低昂,酒壚廚傳公為航。
    潛魚出聽笑語香,月明夜避燈燭光。
    羲和催日升扶桑,擊鼓駭駭旗央央。

    479 《挽王知縣》 宋·釋紹曇

    東晉風流繼令名,家傳真本換鵝經。
    廉勤自得官中趣,貧節親書座右銘。
    民感庥仁忘赴壑,子明詩禮為趨庭。
    疾風誰料摧梁木,猿鶴悲鳴不忍聽。

    480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普禮三身四智佛,一念阿僧祗劫中。
    身心一如遍法界,法身不滅壽無窮。
    一月六旬權準則,一年四會表參同。
    妄念不生無損益,五千連貫贈寰中。

    * 關于禮傳的詩詞 描寫禮傳的詩詞 帶有禮傳的詩詞 包含禮傳的古詩詞(50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