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示兒的詩詞(102首)

    21 《秋夜示兒輩》 宋·陸游

    吳下當時薄阿蒙,豈知垂老嘆途窮。
    秋砧巷陌昏昏月,夜燭簾櫳裊裊風。
    縮項(左魚右扁)
    魚收晚釣,長腰粳米出新礱。
    兒曹幸可團欒語,憂患如山一笑空。

    22 《讀經示兒子》 宋·陸游

    通經本訓詁,講字極聲形。
    未盡寸心苦,已銷雙鬢青。
    懼如臨戰陣,敬若在朝廷。
    此是吾家事,兒曹要細聽。

    23 示兒》 宋·劉克莊

    瓜芋村邊一畝宮,閉門不復問窮通。
    生羞奏技伶人里,死怕標名狎客中。
    講學有誰明太極,吟詩無路和薰風。
    身今老矣空追悔,但祝吾兒勿似翁。

    24 《夜坐讀書有感示兒侄》 宋·趙蕃

    老矣讀書如欠緣,心非敢后足難前。
    切磋有道方成器,穮蔉無功敢望年。
    搔抑空憐發種種,摩挲仍愧腹便便。
    吾家門戶何所寄,但愿兒曹相勉旃。

    25 示兒用許廣文韻》 宋·李昴英

    斐然狂簡不知非,席帽何時免誚議。
    官樣詞章惟典雅,心腔理義要深幾。
    各隨鵬鷃高低適,一笑雞蟲得失微。
    偶未成名兒勿恨,我方追悔蹈文闈。

    26 示兒定孫二絕》 宋·陳淳

    童蒙發軔最初時,庸圣分歧謹近之。
    凡百小兒嬉戲事,汝皆鄙俚不須為。

    27 《盆花示兒》 宋·彭龜年

    群兒愛盆花,如我愛其子。
    但將養花心,委曲求諸己。
    花不負人力,隨時深淺紅。
    種學得如此,豈不慰乃翁。

    28 示兒》 宋·丘葵

    吃緊為人毋自欺,吾猶失學況吾兒。
    人誰無過過須改,道不遠人人莫知。
    一定萬牛拖不動,少差駟馬亦難追。
    如今老去空惆悵,八十年前盡前馳。

    29 《寄示兒孫》 唐·翁承贊

    力學燒丹二十年,辛勤方得遇真仙。
    便隨羽客歸三島,旋聽霓裳適九天。
    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戀林泉。
    予家藥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傳。

    愛情思念

    30 《驀山溪(甲辰生日醉書示兒輩)》 宋·管鑒

    老來生日,漸覺心情懶。
    卯酒帶春酲,更昨來、東風已轉。
    衰顏易改,不用看傳神,歡意淺,酒腸慳,孤負深深勸。
    浮云富貴,本自無心羨。

    31 《念奴嬌(丁卯中元作示兒)》 宋·陽枋

    白盡蒹葭,蓑從蒲柳,我只松筠節。
    君民堯舜,老翁揩眼勛業。

    32 《瑞鶴仙(憶舊居,呈超然,示兒子及女)》 宋·楊澤民

    依山仍負郭。
    有松桂扶疏,煙霞渺漠。
    一年自成落。
    奈孤蹤遠緊,蠅頭蝸角。

    33 示兒》 宋·陸游

    得道如良賈,深藏要若無。
    冶金寧輒躍?韞玉忌輕沽。
    儒術今方裂,吾家學本孤。
    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34 示兒》 宋·陸游

    文能換骨余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
    齒豁頭童方悟此,乃翁見事可憐遲!

    35 示兒魯》 宋·饒炎

    匡居終日只欽欽,一寸靈臺萬古心。
    鹿洞象山前路在,頻思寡過到而今。

    36 示兒陽得》 明·施漸

    喟然置琴書,白日閑如此。
    共以蓬蒿身,相去南北里。
    高樓多遠心,流云過如水。
    有意不能言,悲來但思爾。

    37 《月下戲示兒侄》 明·張獻翼

    夜色上星辰,秋來興有神。
    好書仍誡子,盜酒亦娛親。
    月作誰家客,風為我輩人。
    承歡在庭下,倍覺露華新。

    38 《感懷示兒輩》 宋·辛棄疾

    安樂常思病苦時,靜觀山下有雷頤。
    十千一斗酒無分,六十三年事自知。
    錯處真成九州鐵,樂時能得幾絇絲。
    新春老去惟梅在,一任狂風日夜吹。

    39 《即事示兒》 宋·辛棄疾

    掃跡衡門下,終朝抱膝吟。
    貧須依稼穡,老不厭山林。
    有酒無余愿,因閑得此心。
    西園早行樂,桃李漸成陰。

    40 《雨悶示兒子》 宋·陸游

    東吳春雨多,略無三日晴。
    蒙蒙平野暗,淅淅空階聲。
    百花雨中盡,三月未聞鶯。
    重裘坐奧室,時序真強名。

    * 關于示兒的詩詞 描寫示兒的詩詞 帶有示兒的詩詞 包含示兒的古詩詞(10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