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碑聲的詩詞(232首)

    121 《過衛真太清宮追懷章圣皇帝游幸之盛小臣斐然》 宋·張耒

    鳳歷開三葉,中原正偃兵。
    端居思道妙,順動展精神。
    函谷傳經后,渦陽舊宅新。
    龍蟠泉不竭,丹養檜長生。

    122 《登懸瓠城感吳李事》 宋·張耒

    將軍戈甲從天下,丞相旌旗匝地來。
    堪笑怒螳猶強臂,不知蟄戶欲驚雷。
    咄嗟武相深冤洗,指顧山東逆境開。
    吏部聲名千古在,段碑何處臥蒼苔。

    123 《豐城》 宋·黃庭堅

    豐城邑巖巖,水種六萬戶。
    石堤眠長虹,輟棹日沈霧。
    令君政有聲,新亭延客步。
    淚落世父碑,心傾文饒賦。

    124 《寄上高李令懷道》 宋·黃庭堅

    李侯湖海士,瓜葛附婚友。
    平生各轉蓬,未曾接樽酒。
    寄聲維勞勤,江路常永久。
    節物居然秋,蛻蟲悲高柳。

    125 《予作歸鴈亭於滑州後十有五年梅公儀來守是邦》 宋·歐陽修

    風吹城頭秋草黃,仰見鳴鴈初南翔。
    秋草風吹春復綠,南鴈北飛聲肅肅。
    城下臺邊桃李蹊,憶初披荒手植之。
    雪消冰解草木動,因記鴻鴈將歸時。

    126 《贈太子太傅王尚書挽詞二首》 宋·梅堯臣

    周原開隴隧,鹵部葬名臣。
    北極履聲絕,東朝車跡湮。
    藏舟移夜壑,棲鵩去承塵。
    共看劉寬墓,碑陰幾許人。

    127 《感李花》 宋·梅堯臣

    重門雖鏁春風入,先坼桃花後李花。
    赤白斗妍思舊曲,舊聲傳在五王家。
    五王不見留華萼,華萼壞來碑缺落。
    當時李白欲騎黥,醉向江南曾不錯。

    128 《謁雙廟》 宋·梅堯臣

    八月過宋都,泊舟雙廟側。
    永懷此忠良,遺烈傳碑刻。
    五位儼朝裾,千年同血食。
    當時多茍生,貴爵曾誰識。

    129 《贈張伯益》 宋·梅堯臣

    張伯益,風義自足常游遨,醉彈琵琶聲嘈嘈。
    雷車急輥蛟龍號,曲終放撥解紫絳。
    勇氣索筆作小篆,李斯復出秦碑高。
    不數宣王石鼓文,快健欲敵橫磨刀。
    弈棋絲桐且置之,眾善多取精神勞。

    130 《姑蘇雜詠 楞伽寺》 明·高啟

    夕陽西下嶂,返照東湖水。
    來尋古寺游,楓葉秋幾里。
    叩門山猿驚,維馬林鳥起。
    鐘聲出煙去,半落漁舟里。
    楞伽義未曉,塵累方自恥。
    欲打塔銘碑,從僧乞山紙。

    131 《主客行》 明·高啟

    主人楚歌客楚舞,落日黃云雁聲苦。
    笑拂腰間寶劍光,美人滿堂色如土。
    大兒北海人中奇,小兒能讀曹娥碑。
    相逢且莫嘆貧賤,但愿有酒無別離。
    君不見平原墓上生秋草,國士無窮道傍老。

    132 《送楊屯田通判永興》 宋·王禹偁

    長安棄廢比藩方,通理猶宜占省郎。
    入洛才名齊二陸,有唐門戶本三楊。
    袖中丹桂家聲在,道畔豐碑祖德光。
    莫向公余尋故第,榛蕪難認靖恭坊。

    133 《寄獻鄜州行軍司馬宋侍郎》 宋·王禹偁

    鉅賢如木鐸,一振聲蓋代。
    丈人文曲星,譴謫落下界。
    辭源發昆侖,意盡若到海。
    昔在神德朝,少秀負文彩。

    134 《瑯邪山》 宋·王禹偁

    連袤復迢嶢,峰巒架泬寥。
    流名自東晉,積翠滿南譙。
    洞碧通仙界,溪明潤藥苗。
    古臺臨海日,絕頂見江潮。

    135 《春日五首》 宋·劉克莊

    步入西峰不見人,數聲澗鳥自啼春。
    下山欲與唐碑語,先遣奴兵細拂塵。

    136 《丁采杰挽詩》 宋·劉克莊

    文字蜚聲早,功名入手遲。
    晚知書誤我,時以酒澆之。
    曠野靈均些,新墳貞曜碑。
    兩翁不在子,其必在孫枝。

    137 《故襄師陳端明挽詩》 宋·劉克莊

    公昔加黃鉞,堂堂國勢尊。
    邊人開此戶,索虜祭南門。
    軍冊甲寅報,炊煙戊己屯。
    吳兒勿輕議,公論在襄樊。

    138 《黃檗寺一首》 宋·劉克莊

    猶記垂髫到此山,重游客鬢已雕殘。
    寺經水后增輪奐,僧比年時減缽單。
    絕壑云興潭影黑,疏林霜下葉聲乾。
    平生酷嗜朱翁字,細看荒碑倚石欄。

    139 《挽盧母黃太孺人》 宋·劉克莊

    太孺賢聲眾論推,府君經學里人師。
    牛衣隱約能偕老,螢火凄涼自課兒。
    疇昔黃齏曾百甕,只今丹桂已雙枝。
    烏虖盧母哀榮甚,何必人題墓上碑。

    140 《玄山觀》 宋·劉克莊

    來瞻石像看唐碑,一徑蒼松映碧漪。
    聞說宋公曾住此,寄聲過客細吟詩。

    * 關于碑聲的詩詞 描寫碑聲的詩詞 帶有碑聲的詩詞 包含碑聲的古詩詞(2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