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礪子的詩詞(79首)

    61 《代人上師垣生辰》 宋·仲并

    日日衣冠金馬門,有誰出力正乾坤。
    來歸季子國人喜,終藉叔孫皇帝尊。
    鳳沼真成逢旦暮,龍樓今得問晨昏。
    欲知余慶來何似,帶礪山河永永存。

    62 《次韻陳庭藻赴天申燕詩二首》 宋·王之望

    天申上壽開明堂,群公祝圣多新章。
    不論南山成帶礪,要看東海生禾桑。
    君恩中臺燕百辟,金罍兕觥雕玉觴。
    飯抄香粳云子白,酒瀉法釀鵝兒黃。

    63 《代魏丞相為錢參政壽》 宋·樓鑰

    天臺杰立滄海東,古今名士長相從。
    神游八極司馬子,擲金作賦孫興公。
    松窗先生千載士,文價道骨相與同。
    芙蓉為裳蘭為佩,一笑坐斷千山峰。

    64 《平郴蠻》 宋·楊冠卿

    孽狐鬼嘯篁竹,紅綃帕首郴江曲。
    萬牛臠炙甕行酒,黨伍穰穰萃林藪。
    牙璋夜半起兵符,云旗驛騎爭馳驅。
    搜原剔藪殲渠魁,巢顛子覆苕葦枯。
    虎臣獻凱錫珪組,玉帛金錢充棟宇。
    追蹤漢相不言功,山河帶礪傳無窮。

    65 《冬節忤寒約客默坐爇品字柴作五禽戲體中差小》 宋·鄭清之

    菊坡筆挽千鈞力,剪就冰綃出鮫織。
    謫仙笑作揚州詩,鵬賦消搖六月息。
    市門聊學子真隱,下坐還從季野識。
    清標自是孤山姿,{左女右監}眡唐家六宮色。

    66 《次韻永平令江叔文鶴山書院落成詩》 宋·魏了翁

    天運驅人人不覺,古道違時時不學。
    王相隨脛回荊山,昭質依然未經琢。
    因思胥靡逢殷宗,精神動悟聲氣從。
    礪舟霖雨到梅蘗,變化氣質天同功。

    67 《壽制使董侍郎》 宋·程公許

    秋云陰陰壓邊城,秋風颯颯飛邊塵。
    淮堧夕烽連峴首,往來羽檄無時停。
    那籌樓上一長嘯,環六十郡皆陽春。
    老翁哺兒夸說尹,連年我禽歌即盈。

    68 《代壽李參預雁湖先生五十韻》 宋·程公許

    仙李蟬嫣系緒長,彤巖譜牒自曹王。
    滔滔江漢流波漫,濯濯芝蘭奕葉芳。
    陵井已偕儒術顯,異巖尤擅史才良。
    榆枌倍借鈞重,閥閱高騰萬丈光。

    69 《述九頌·載英》 宋·程公許

    岷山兮五岳丈人,大江兮四瀆之尊。
    羌郁積兮佳氣固人物兮載英。
    環兩川兮千里,何江鄉兮專媺匯千頃兮玻瓈,龍與鶴兮集止。

    70 《天申萬壽宮》 宋·岳珂

    湖{左氵右父}溪邊春草青,張公洞下泉泠泠。
    兩行松檜列旌纛,中有金堂開福庭。
    壯哉神力出杳冥,樓觀矗立排巖扃。
    焜煌金碧儼相照,刻石猶紀唐朝銘。

    71 《鄱陽湖四十韻》 宋·周弼

    巨浸連吳越,高躔直斗牛。
    玄明開別府,江伯匯支流。
    象緯元精逼,神奸秘怪裒。
    番君疏帶礪,彭蠡壯襟喉。

    72 《題孫方叔石泉亭》 宋·黎廷瑞

    君不見山上石,可以搘明堂而柱宣室。
    又不見石上泉,可以蘇大旱而至豐年。
    君隱非山隱於市,安有萬丈蒼崖千太水。
    自言掇拾累巉巖,更復停瀦引清泚。

    73 《益睡》 宋·章甫

    主人欣然腰十圍,一官會計同游嬉。
    開軒環坐只圖史,錦囊富有驚人詩。
    邇來萬事不掛口,世情盡付鼻中吼。
    便腹無妨弟子嘲,著鞭未落少陵后。

    74 《題德新堂》 宋·許月卿

    同年吾憶鄭盤翁,獨向盤銘緊用工。
    似玉躬行勤淬礪,如棋世事極磨礲。
    初年晚節渾無斁,昨日今朝便不同。
    遺子貽孫新未已,盤銘須信有奇功。

    75 《詠史上·豫讓四首》 宋·陳普

    幾多礪節與輕生,猶有絲毫在利名。
    青史千年惟豫子,誠心大義最分明。

    76 《送夏肯父赴補》 宋·杜范

    之子問行李,策足游上都。
    晚風吹客袂,話別聊躊躇。
    朝家渴多士,璧水來英儒。
    子志橫四海,亦復隨群趨。

    77 《送劉都事五十韻》 宋·方回

    近人于仕宦,如以韓盧獵。
    泰山有不見,得獸夸足捷。
    學問夫何如,有書鑰諸篋。
    府史以為師,僅能署吏牒。

    78 《謁翁丈四十韻》 宋·李處權

    之子儒林杰,斯文國士稱。
    詞章曹植擅,典故叔孫能。
    秉哲中逾曠,撝謙外匪矜。
    世家非冠玉,人物是壺冰。

    79 《雕木工》 宋·蘇籀

    君不見嶧山高崖斯相跡,棗木刻模真并失。
    又不見深之袖手安國碑,帝悟百牛欣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聲,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礪器雕不已,印版傳書差可貴。

    * 關于礪子的詩詞 描寫礪子的詩詞 帶有礪子的詩詞 包含礪子的古詩詞(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