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石性的詩詞(546首)
281
《龍邱山》 宋·陳舉愷
九峰濕翠秋光凝,亭亭出水芙蓉凈。
崔巍怪石距若虎,合沓奇峰馳八駿。
山若古寺隔紅塵,時有天風度幽磬。
豈惟清賞玩心目,況有高人寄真隱。
自慚奔走紅塵客,何由得遂山林性。
長歌聊復賦重游,不用懸巖刻名姓。
282
《寄莫道人》 宋·陳文孫
林木自春蘭自芽,游山過我興何賒。
鐵橋問徑最高頂,石洞開云隨處家。
人訝長年能綠發,我知真性即丹砂。
談鋒未了歸途速,一雨洗塵清可涯。
284
《聽泉巖》 宋·黃非熊
萬瀨澄空天地秋,清音不斷下悠悠。
山前一片月留影,石上幾番僧白頭。
未必素琴方理性,何須芳草始忘憂。
堪嗤朝市區區者,祗聽笙歌醉則休。
285
《南湖臺三首》 宋·蔣堂
危臺竹樹間,湖水伴身間。
清淺采香徑,方圓明月灣。
放魚隨物性,載石作家山。
自喜歸休早,今勝賀老還。
287
《湖山樓》 宋·梁竑
千峰背負烏聊山,一區面蟄龍停淵。
壺中日月自天地,淮南雞犬皆神仙。
當湖次第列小隱,花塢直與山房連。
海棠成徑當步障,藕花滿洲宜泛船。
288
《游圓通寺》 宋·馬仲珍
欲坐又還起,白云隨我行。
一空皆佛性,群動共秋聲。
崩石斜分路,支岡半入城。
明朝山下去,平地見朱甍。
289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292
《寄題明月禪院二首》 宋·釋贊寧
積翠湖心迤邐長,洞臺簫寺兩交光。
鳥行黑點波濤白,楓葉紅連橘柚黃。
人我絕時隈樹石,是非來處接帆檣。
如何遂得追游性,擺卻營營不急忙。
293
《和蘇子瞻觀百步洪原韻》 宋·舒煥
先生何人堪并席,李郭相逢上舟日。
殘霞明滅日腳沈,水面浮空天一色。
磷磷石若鐵林兵,翻激奔沖精甲白。
岸頭旌旗簇五馬,一櫓飛艎信東下。
294
《越問·越紙》 宋·孫因
系剡藤之為紙兮,品居上者有三。
蓋筱簜之變化兮,非藤楮之可參。
在晉而名側理兮,儲郡庫以九萬。
曰姚黃今最顯兮,蒙詩翁之賞談。
295
《泛汝聯句》 宋·孫永
平居厭城郭,具舟泛清汝。
藍光一水遠,鐵色兩巖古。
日華動中流,沙紋亂前渚。
湍鳴達公橋,草綠襄王墓。
299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300
《靈巖》 宋·姚辟
泉石平生性所耽,謝公延我到東南。
紅蓮幕下煩佳客,文脊山中訪舊巖。
剪竹掃花尋鳥道,捫蘿隨衲問龍潭。
圖經未盡幽潛事,待向仙家起玉函。
* 關于石性的詩詞 描寫石性的詩詞 帶有石性的詩詞 包含石性的古詩詞(54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