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知味者的詩詞(203首)

    21 《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 宋·曾豐

    今人不足與之謀,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經子史,無秦那別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萬余言解三字。
    粹精還我聞未聞,糟粕從渠味無味。
    懸知書者古之余,稷契皋夔讀何書。
    猶期立腳群賢上,更請回頭萬物初。

    22 《山寺喜道者至》 唐·齊己

    閏年春過后,山寺始花開。
    還有無心者,閑尋此境來。
    鳥幽聲忽斷,茶好味重回。
    知住南巖久,冥心坐綠苔。

    23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棄疾

    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24 《歌者十二首》 唐·司空圖

    追逐翻嫌傍管弦,金釵擊節自當筵。
    風霜一夜燕鴻斷,唱作江南袚禊天。
    玉樹花飄鳳失棲,一聲初壓管弦低。
    清回煩暑成瀟灑,艷逐寒云變慘凄。

    25 《緣侍者之浙右》 宋·釋紹曇

    一本潼川花瑞菜,全蜀知名誰不愛。
    夜雨叢凝色染藍,春風花噀香如麝。
    不知何處得靈根,栽遍牛頭山后前。
    古佛低頭看不厭,聲聞鼻孔衩渠穿。

    26 《對琴酒》 唐·白居易

    西窗明且暖,晚坐卷書帷。
    琴匣拂開后,酒瓶添滿時。
    角尊白螺醆,玉軫黃金徽。
    未及彈與酌,相對已依依。

    27 《寓興》 唐·賈島

    真集道方至,貌殊妒還多。
    山泉入城池,自然生渾波。
    今時出古言,在眾翻為訛。
    有琴含正韻,知音者如何。

    28 《最高樓(醉中有四時歌者,為賦)》 宋·辛棄疾

    長安道,投老倦游歸。
    七十古來稀。
    藕花雨濕前湖夜,桂枝風淡小山時。
    怎消除,須殢酒,更吟詩。

    思鄉憂愁

    29 《止酒》 宋·呂耐軒

    終年不舉酒,愛漱玉池津。
    自謂醒時好,誰知醒者嗔。
    貧交滋味薄,老眠是非真。
    拚死成何事,劉伶輩誤人。

    30 《東庵與道者語有感》 宋·張蘊

    瘦策松間日又斜,更過東崦吃僧茶。
    丹青嶺樹膽寒葉,水墨江天噪亂鴉。
    付酒一杯真樂事,讀書萬卷是愁涯。
    更嘗世故知閒味,河水依然鬢自華。

    31 《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宋·范成大

    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
    欲辨已忘言,不為醒者道。
    使君青箱家,文史裝懷抱。
    平生名教樂,雙旌不滿笑。

    32 《戲答歐陽誠發奉議謝余送茶歌》 宋·黃庭堅

    歐陽子,出陽山。
    山奇水怪有異氣,生此突兀熊豹顏。
    飲如江入洞庭野,詩成十手不供寫。
    老來抱璞向涪翁,東坡原是知音者。

    33 《再用韻答和者》 宋·衛宗武

    依山構靖廬,雖陋亦可坐。
    幽林隔塵囂,邐迤八九嶞。
    時來友高士,一歲知幾過。
    野花薰醉醒,山鳥啼夢破。

    34 《柳梢青 老病客燕,真正經艱歲,口腹甚窘,》 元·許有壬

    誦秦少游柳梢青樂府,依其調作俚曲以遣興。
    南方適口多品,此則記予之篇嗜而多用者,可行蓋亦知味,請同賦,資一笑云窗對晴嵐。
    門臨流水,坐閱歸帆。
    為口勞心,雪猶燒*,霜便分柑。

    35 《滿庭芳 繼重陽韻 藏頭 折起方字》 元·馬鈺

    謝王公,令身脫,田耕出祥光。
    然省悟,汞內結鉛霜。
    識塵緣恩愛,須當、念斷情忘。
    猿退,乎者也,從此便潛藏。

    36 《余既題畬齋有聞紙田之說而笑者復作長篇》 宋·戴表元

    學農無年尤可待,學儒無成祗益餒。
    羨君終歲作書癡,聚室嗷嗷窮不悔。
    客來問計何所出,一飽自懸饘粥外,平生據案畎畝心,汗簡為犁筆為耒。

    37 《與參徒辨事》 宋·釋印肅

    仲元亨老,殷勤圓凈。
    此中大事,雪曲高歌。
    騎白牛兒,漫空唱唱啰。
    這家也舂米,那畔爭打禾。

    38 《舉侍者求頌》 宋·釋正覺

    秋風濯煩骨,日日覺清省。
    相與事枯禪,所養飽正命。
    老蟾浴星河,魂魄明耿耿。
    真味入誰腸,但知百念冷。

    39 《頌古一百首》 宋·釋智愚

    入門句子已先酬,喚去呼來第二頭。
    到此不知茶味者,紛紛空買洞庭舟。

    4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知味者的詩詞 描寫知味者的詩詞 帶有知味者的詩詞 包含知味者的古詩詞(20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