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著聞的詩詞(223首)
83
《明月篇》 明·王廷相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絳河。
桂殿飄香迥,兔宮丸藥多。
七襄機冷停織女,九重簾卷顰嫦娥。
嫦娥織女時同伴,天上人間愿相見。
85
《禱雨詩》 明·周玄初
蘇臺羽仙飧玉霞,鶴年松骨輕如花。
晝騎金背之神蟆,奉持綠章扣天家。
請陳旱魃為妖邪,炎焚原隰疑燒畬。
草葉焦卷鑠石沙,大田秋稼縮不芽。
86
《夏日林居》 明·左國璣
五月虛檐下,南風不斷涼。
云來常帶雨,花潤暗聞香。
怕酒因妨客,耽幽懶著裳。
楚騷辭賦客,歌詠自疏狂。
87
《上清寶鼎詩》 唐·李白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
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盡。
我昔飛骨時,慘見當涂墳。
90
《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 宋·蘇軾
《南康八境圖》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樓觀臺榭之所見而作是圖也。
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云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嘆矣。
蘇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
91
《寄題甘露寺北軒》 唐·杜牧
曾上蓬萊宮里行,北軒欄檻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
天接海門秋水色,煙籠隋苑暮鐘聲。
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92
《寄姚楚州》 宋·戴復古
人材當世用,緩急敢辭難。
身挾天威重,名驚賊膽寒。
臨機一著妙,入境眾心安。
聞已誅元惡,仍須問禍端。
94
《春日風雨中》 宋·戴復古
瀟瀟風雨閉柴門,年紀衰頹病著身。
大似梁鴻居海曲,略如公干臥漳濱。
三春晴暖無多日,一世安閑有幾人。
聞道明朝新醖熟,不妨祭灶請比隣。
95
《慈云避暑》 宋·戴復古
相邀避暑到慈云,細聽諸君講見聞。
六月美宣歌北伐,五弦思舜奏南薰。
不憂冷澹無歡伯,自致清涼有此君。
想像當時河朔飲,樽前不用著紅裙。
97
《感春》 宋·張耒
淹留生白發,默默又驚春。
花房與柳萼,三見東風新。
竟日雨不止,翛翛寒著人。
擁裘坐閉閣,但與山爐親。
98
《寄楊應之》 宋·張耒
應之蹉跎三十九,猶著青衫困塵垢。
高才逸氣老益奇,我每事之安敢友。
逢時則駕子何患,有才未用誰之丑。
暴得從來失常速,徐驅未用鞭其后。
99
《惠別》 宋·張耒
洞簫奏兮瑤瑟御,日不足兮繼以夜。
吾寧獨此湛樂兮,嘉予美之宜修。
披浮云出明月兮,揮眾星不與謀。
既成言以命予兮,顧永予之光明。
100
《蝦蟆山》 元·王冕
春風吹船著牛軛,扶藜直上山之脊。
山上老石怪且頑,皮膚皴骳苔花碧。
我來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狀心亦驚。
野人指點為我說,此物乃是蝦蟆精。
* 關于著聞的詩詞 描寫著聞的詩詞 帶有著聞的詩詞 包含著聞的古詩詞(2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