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眠鷗的詩詞(201首)

    121 《柳塘春》 元·郭翼

    陰陰覆地十余畝,裊裊回塘二月風。
    雨過鷗眠沙色里,花飛鶯亂水聲中。

    122 《漁父辭》 明·陳繼

    江柳陰,江水深,釣船不到江之心。
    江心風高浪相激,縱使魚多不易得。
    釣絲只在江邊垂,得魚無魚心自怡。
    有時投竿把書讀,殘陽漸紅江轉綠。

    123 《寒食思獻小酌》 明·方太古

    已買桐江舊釣船,清江白石趁鷗眠。
    風前轉眼逢寒食,時事驚心豈少年。
    故國梨花千樹雪,小堂楊柳一枝煙。
    夜來有夢高陽侶,覓得村沽飲十千。

    124 《幽居》 明·李戣

    狂簡誰諧俗,幽居頗自便。
    看云常獨坐,聽雨或高眠。
    字許鄰人問,詩從野老傳。
    久知山木喻,細讀養生篇。

    125 《題張甘白樂圃林館》 明·謝恭

    門徑稀人跡,幽居祗自然。
    泉聲三月雨,柳色半春煙。
    水鑒看鷗欲,山窗見鹿眠。
    題詩花墅夕,明月照晴川。

    126 《即事(二首)》 明·姚氏

    晚煙翠出草亭斜,曲曲深村小筑家。
    幾點病鷗眠夜月,半林殘雪照梨花。

    127 《橫溪》 明·張璧

    扁舟東來歌扣舷,四顧云水心茫然。
    蛟龍見窟不見唾,星斗滿身如在天。
    打鼓賣魚江雨歇,看山濯足溪風顛。
    解衣典取酒一石,醉伴忘機鷗鳥眠。

    128 《柬汪用夫》 明·鄭作

    我歸嶺嶠云生履,君泛江天雪滿船。
    離思不堪還異地,鄉愁無奈況殘年。
    海鷗笑客時能去,山鬼吹燈夜不眠。
    一棹沙溪明月靜,漁竿相把釣寒煙。

    129 《題航子》 宋·王安石

    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
    眠分黃犢草,坐占白鷗沙。

    130 《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八首》 宋·范成大

    懶不看書似姓邊,夢魂飛繞白鷗前。
    須知席帽沖塵出,不似篷窗聽雨眠。

    131 《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 宋·陸游

    小聚鷗沙北,橫林蟹舍東。
    船頭眠醉叟,牛背立村童。
    日落云全碧,霜余葉半紅。
    窮鱗與倦翼,終勝在池籠。

    132 《醉題埭西酒家》 宋·陸游

    桑麻蒙翳不通鄰,耽酒頹然一老民。
    遣客方眠那是醉?有衣可典未為貧。
    曬翎斜日鷗來熟,印跡平沙雁到新。
    君看此間何境界,癡人猶說吐車茵。

    133 《月下野步》 宋·陸游

    空中磊落斗跨天道旁荒寒月滿川。
    行歌驚起鷗鷺眠,三萬里在拄杖邊。
    敲門索酒太華前,飛渡黃河不須船。
    袖中短鐵青蜿蜒,昔曾巴丘從老僊,削平巖崖抉云煙,此妙可得不可傳。

    134 《舟次西徑》 宋·楊萬里

    夜來徐汊伴鷗眠,西徑晨炊小泊船。
    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

    135 《醉後題壁》 宋·楊萬里

    夜寒星斗掛屋椽,我輩把酒不問天。
    語聲未怕驚天上,只愁驚起白鷗眠。

    136 《贈秘書王監丞》 宋·文天祥

    君不見秘書外監賀放翁,鏡湖一曲高清風。
    又不見太子師傅兩疏氏,東門祖帳羅群公。
    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下下誰障東。
    使人知有在我者,二三君子為有功。

    137 《山中泛舟觴客》 宋·文天祥

    便作乘槎客,蕭蕭骨發清。
    尊前山月過,笛里水風生。
    半夜魚龍沸,三秋河漢明。
    雪堂眠二客,夢與白鷗盟。

    138 《次韻師厚病間十首》 宋·黃庭堅

    病余兒廢鋤,門巷草芊眠。
    來者何所聞,披草足跫然。
    封侯謝骨相,使鬼無金錢。
    夢作白鷗去,江湖水黏天。

    139 《叔誨宿邀湖上之游以故不果往》 宋·黃庭堅

    芰荷采盡荇田田,湖光價當酒十千。
    主人邀客殊未來,西風枕簟廢書眠。
    睡罷書窗翻墨汁,龍蛇起陸云雨濕。
    晚筵紅袖勸傾杯,公榮坐遠酌不及。

    140 《清江引》 宋·黃庭堅

    江鷗搖蕩荻花秋,八十漁翁百不憂。
    清曉采蓮來蕩槳,夕陽收網更橫舟。
    群兒學漁亦不惡,老妻白頭從此樂。
    全家醉著篷底眠,舟在寒沙夜潮落。

    * 關于眠鷗的詩詞 描寫眠鷗的詩詞 帶有眠鷗的詩詞 包含眠鷗的古詩詞(2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