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相融的詩詞(521首)

    121 《雪詩》 唐·張孜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
    到處爇紅爐,周回下羅冪。
    暖手調金絲,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汗滴。
    豈知饑寒人,手腳生皴劈。

    寫雪生活

    122 《漁具詩·qF(吳人今謂之叢)》 唐·陸龜蒙

    斬木置水中,枝條互相蔽。
    寒魚遂家此,自以為生計。
    春冰忽融冶,盡取無遺裔。
    所托成禍機,臨川一凝睇。

    123 《寒食二首》 唐·李山甫

    柳帶東風一向斜,春陰澹澹蔽人家。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萬井樓臺疑繡畫,九原珠翠似煙霞。

    124 《富貴曲》 唐·李咸用

    畫藻雕山金碧彩,鴛鴦疊翠眠晴靄。
    編珠影里醉春庭,團紅片下攢歌黛。
    革咽絲煩歡不改,繳絳垂緹忽如晦。

    125 《冬夜與修睦上人宿遠公亭,寄南岳玄泰禪師》 唐·李咸用

    丈室掩孤燈,更深霰雹增。
    相看云夢客,共憶祝融僧。
    語合茶忘味,吟欹卷有棱。
    楚南山水秀,行止豈無憑。

    126 《敘龍瑞觀勝異寄于尊師》 唐·方干

    混元融結致功難,山下平湖湖上山。
    萬傾涵虛寒瀲滟,千尋聳翠秀孱顏。
    芰荷香入琴棋處,雷雨聲離棟牖間。

    127 《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 唐·羅隱

    蟾宮虎穴兩皆休,來憑危欄送遠愁。
    多事林鶯還謾語,薄情邊雁不回頭。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闊深知世界浮。
    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

    128 《寄虔州薛大夫》 唐·羅隱

    祝融峰下別,三載夢魂勞。
    地轉南康重,官兼亞相高。
    海鵬終負日,神馬背眠槽。
    會得窺成績,幽窗染兔毫。

    129 《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場作)》 唐·韓偓

    天遣多情不自持,多情兼與病相宜。
    蜂偷野蜜初嘗處,鶯啄含桃欲咽時。
    酒蕩襟懷微駊騀,春牽情緒更融怡。
    水香剩置金盆里,瓊樹長須浸一枝。

    130 《早春池亭獨游三首》 唐·劉象

    春意送殘臘,春晴融小洲。
    蒲茸才簇岸,柳頰已遮樓。
    便有杯觴興,可據羈旅愁。
    鳧鹥亦相狎,盡日戲清流。

    131 《秋醉歌》 唐·張為

    金風颯已起,還是招漁翁。
    攜酒天姥岑,自彈嶧陽桐。
    脫卻登山履,赤腳翹青筇。
    泉聲掃殘暑,猿臂攀長松。

    132 《宮詞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銷大駕歸,御樓初見赭黃衣。
    千聲鼓定將宣赦,竿上金雞翅欲飛。
    北闕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運,更擬波中出九疇。

    133 《九日陪董內召登高》 唐·廖匡圖

    祝融峰下逢嘉節,相對那能不愴神。
    煙里共尋幽澗菊,樽前俱是異鄉人。
    遙山帶日應連越,孤雁來時想別秦。
    自古登高盡惆悵,茱萸休笑淚盈巾。

    134 《九日陪董內召登高》 唐·廖匡圖

    祝融峰下逢嘉節,相對那能不愴神。
    煙里共尋幽澗菊,樽前俱是異鄉人。
    遙山帶日應連越,孤雁來時想別秦。
    自古登高盡惆悵,茱萸休笑淚盈巾。

    135 《文獻太子挽歌詞五首》 唐·徐鉉

    國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
    清風來望苑,遺烈在東藩。
    此日升緱嶺,何因到寢門。
    天高不可問,煙靄共昏昏。

    136 《壽昌節賦得紅云表夏日》 唐·棲白

    景候融融陰氣潛,如峰云共火相兼。
    霞光捧日登天上,丹彩乘風入殿檐。
    行逐赤龍千歲出,明當朱夏萬方瞻。
    微臣多幸逢佳節,得賦殊祥近御簾。

    137 《山居八詠》 唐·常達

    身閑依祖寺,志僻性多慵。
    少室遺真旨,層樓起暮鐘。
    啜茶思好水,對月數諸峰。
    有問山中趣,庭前是古松。

    游俠生活

    138 《苦熱寄赤松道者》 唐·貫休

    天云如燒人如炙,天地爐中更何適。
    蟬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
    守羊真人聃之役,高吟招隱倚碧壁。
    紫氣紅煙鮮的的,澗茗園瓜麹塵色,驕冷奢涼合相憶。

    139 《續姚梁公坐右銘》 唐·貫休

    善為爾諸身,行為爾性命。
    禍福必可轉,莫愨言前定。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則美無不克。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140 《寄大愿和尚》 唐·貫休

    道朗居太山,達磨住熊耳。
    手擎清涼月,靈光溢天地。
    盡騎金師子,去世久已矣。
    吾師隱廬岳,外念全刳削。

    * 關于相融的詩詞 描寫相融的詩詞 帶有相融的詩詞 包含相融的古詩詞(52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