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睡方濃向竹齋,柴門日午尚慵開。驚回一覺游仙夢,村巷傳呼宰相來。
中書兩入寇尚書,出鎮雄藩半載余。棠樹陰中無訟聽,閑騎寶馬到茅廬。
文武稟全才,何人更可陪。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臺。圣主詩方和,親王狀始回。鎮臨求二陜,調燮輟三臺。
缽囊已妥何山夏,千頃堂前又飽參。仙裹未須求七七,禪中聊共說三三。遠師今日宜同社,彌勒它年可共龕。不見生公講經處,至今花雨落毿毿。
退之序郴陽,水駛山不平。中州清淑氣,至此郁以停。封川在炎方,更過郴幾程。不瘴已甚幸,謂涼茲豈情。
取第如前俯,論兵度昔賢。擊奸清相位,捧日上虞淵。氣節公卿右,勛庸日月邊。一生惟許國,史牒諒盈編。
帝命洪樞貴,身兼制閫雄。江淮奠諸壘,廟社賴元功。憤虜游魂孽,馳神積慮中。慶聯蘭玉秀,相業看家風。
旱意初憂病圃場,霈然甘澤起羸尪。穹蒼既格由孚信,德教從來本抑強。再熟言觀競藨袞,千倉千見詠豐穰。帝虛左揆思良弼,霖雨重期澤萬方。
父老延見后,詔書宣布余。臨流具舟楫,散步輟車輿。天氣清而朗,物情和且舒。聊為曲江飲,報此暮春初。
當日追亡如不及,豈於今日故相圖。身如累卵君知否,方買民田俗自汙。
竹不解俗語,頗識天語香。經年北窗夢,十倍西湖涼。隱幾湖上人,恰恰修竹長。有時共竹語,風雨撼一床。
高厚同源,萬殊一體。卓爾何來,湛然非止。覽蜀天云,挹龍淵水。際會如斯,孰窮所以。正知知之,不出乎是。
流水不還剡,落花終到鄞。偶逢歸峽客,乃是寄書人。古剎藏山志,他生結愿因。煩君同校正,字字莫留塵。
石鏡寧堪對,芙蓉不是花。險中多虎跡,平處少人家。曲六蛇行迥。欹危鳥道斜。白云宜入望,不怕亂山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