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相毫的詩詞(651首)

    341 《末題》 宋·陸游

    平日尤閑老更閑,一毫世事豈相關。
    孤云不散來歸岫,細水無聲自出山。
    支徑過僧才百步,小樓藏藥可三間。
    客來不肯通名姓,熟視吾廬為破顏。

    342 《再和》 宋·楊萬里

    太空無壁不可幄,顛風莫動花肌薄。
    一春才有一日晴,帝里游人爭出城。
    青天如水綠煙滅,晴與海棠成兩絕。
    坐中賓主詩中仙,開口揮毫俱玉雪。
    清泉白石欠此翁,若為插腳鵷鷺叢。
    老眼作花花作暈,多慚猿鶴頻相問。

    343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 宋·楊萬里

    眼底無群子,毫端有百川。
    修名如揚月,余事亦凌煙。
    剩欲攜藤去,相從聽雨眠。
    恐渠即霄漢,泉石罷潺湲。

    344 《寄無得頭陀》 唐·賈島

    夏臘今應三十余,不離樹下冢間居。
    貌堪良匠抽毫寫,行稱高僧續傳書。
    落澗水聲來遠遠,當空月色自如如。
    白衣只在青門里,心每相親跡且疏。

    345 《和成上人》 宋·宋祁

    西山有尊者,秀出于稻麻。
    遍參居第一,諸佛素所嗟。
    錫聲來赤縣,被祴垂青霞。
    流出一切妙,普見大千沙。

    346 《隴西都尉禪會圖》 宋·宋祁

    宴場禪集盛,霜幅繪毫工。
    竺社同開葉,嵇姿宛送鴻。
    法身寧滯相,世眼愿瞻風。
    廚鑰方傳寶,非專巖壑中。

    347 《讀除目有感》 宋·張耒

    禍福茫茫不可猜,可能憑勢即無災。
    相君西闥揮毫日,豈料方還此地來。

    348 《寄題何戢秀才琬琰堂》 宋·張耒

    幽人筑淇澳,不與世相聞。
    獨攜千卷書,過于骨肉親。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魚鱗。
    時時體不住,一遇千載人。

    349 《寄陳器之》 宋·張耒

    昨者見君才頃刻,滿馬塵埃面黧黑。
    自言別家春欲闌,歸意如飛留不得。
    玉鞭揮折手成胝,一日到家馳四驛。
    今朝得書一何喜,酌酒烹雞稅征軛。

    350 《贈送張叔和》 宋·黃庭堅

    張侯溫如鄒子律,能令陰谷黍生春。
    有齊先君之季女,十年擇對無可人。
    箕帚掃公堂上塵,家風孝友故相親。
    廟中時薦南澗蘋,兒女衣袴得補紉。

    351 《次前韻謝與迪惠所作竹五幅》 宋·黃庭堅

    吾宗墨修竹,心手不自知。
    天公造化爐,攬取如拾遺。
    風雪煙霧雨,榮悴各一時。
    此物抱晚節,君又潤色之。

    352 《法語》 宋·黃庭堅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真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
    過去已過去,未來何用算。
    兀然無事何曾有,人喚向外覓工夫,總是癡頑漢。

    353 《觀劉永年團練畫角鷹》 宋·黃庭堅

    劉侯才勇世無敵,愛畫工夫亦成癖。
    弄筆掃成蒼角鷹,殺氣棱棱動秋色。
    爪拳金鉤觜屈鐵,萬里風云藏勁翮。
    兀立槎枒不畏人,眼看青冥有余力。

    354 《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種豆耘鋤,種禾溝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鵠喂鷹,烹麟啖犬。
    鷹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須,鷹犬相盡。
    日暗天寒,禾稀豆損。
    鷹犬就烹,狐兔俱哂。

    355 《和之美諷古二首》 宋·司馬光

    海客久藏機,鷗知人未知。
    如何毫末利,管鮑亦相欺。

    356 《謝興宗惠草蟲扇》 宋·司馬光

    吳僧畫圍扇,點綴成微蟲。
    秋毫宛皆具,獨竊天地功。
    細者及蛛蝥,大者纏阜螽。
    枯枝擁寒蜩,黃蕊黏飛蜂。

    357 《春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齋韓廷評見過閽人不》 宋·司馬光

    端居太常署,寒日淡孤清。
    取酒呼諸友,談笑方縱橫。
    韓君士林秀,四海依高名。
    家襲鐘鼎貴,身無簪組縈。

    358 《送守哲歸廬山》 宋·司馬光

    哲公金陵來,神韻自孤秀。
    京華三十春,高節愈幽茂。
    煊赫公卿門,道俗日奔走。
    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

    359 《和沖卿崇文宿營直睹壁上題名見寄并寄如了不》 宋·司馬光

    白袍昔紛紛,相與會東堂。
    帝梧碧蕭瑟,翔集皆鸞鳳。
    伊余素空疏,濫吹翰黑場。
    不為群雋遺,出處聊簪裳。

    360 《送李汝臣同年謫官導江主簿》 宋·司馬光

    得喪互循環,古今昧終始。
    百歲落其間,僅與毫芒似。
    所以達人心,身外不復紀。
    愁來若亂絲,疏解當以理。

    * 關于相毫的詩詞 描寫相毫的詩詞 帶有相毫的詩詞 包含相毫的古詩詞(65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