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直理的詩詞(461首)

    441 《緣識》 宋·宋太宗

    全無體段弟一弱,十指乖張時更錯。
    五音不辨信手彈,薄會人前言自樂。
    弦不調,手不洗,更兼指下無道理。

    442 《緣識》 宋·宋太宗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

    443 《緣識》 宋·宋太宗

    照燭靈源理甚長,直須清凈有馨香。
    俱含萬像人難見,郁郁黃花翠竹光。

    444 《緣識》 宋·宋太宗

    還知受氣稟天然,百法以方為事理全。
    假合都來歸至道,修持遠大更通玄。
    二儀交感成祥感瑞,八卦剛柔被俗牽。
    何謂此中生恍惚,直須款曲細精研。

    445 《緣識》 宋·宋太宗

    人本心田靜,機關節買是非。
    聰明存節操,曲直自相依。
    思寂知玄奧,區分有順違。
    精通含識性,理義愷然希。

    446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還源根本杳難窮,秘密玄微造化中。
    白日昏迷常不見,青龍霧曉大家同。
    陰陽青里和煙碧,天地相鮮似火紅。
    直要審詳知道理,丹成千載上升功。

    447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還知受氣稟天然,百法方為事理全。
    假合都來歸至道,修持遠大更通玄。
    二儀交感成祥瑞,八卦剛柔被俗牽。
    何謂此中生恍惚,直須欵曲細精研。

    448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直空修煉永長年,不識還丹在眼前。
    一得清來光宇宙,千朝須是用烹煎。
    人間天上分明錄,汞里花開豈偶然。
    達取但教信理路,勿貪世利誤周旋。

    449 《司空平章軍國事贈太師開國正獻呂公挽辭五首》 宋·蘇頌

    自嘆羈屯世少同,平生知己莫如公。
    早參直諒多聞數,晚入坯陶一器中。
    存歿交情成契闊,晤言名理謾研窮。
    追思五十年前會,已識河東父祖風。

    450 《暇日游逍遙臺睹南華塑像獨置一榻旁無侍衛前》 宋·蘇頌

    憶昔初讀南華篇,但愛閎辨如川源。
    沉酣漸得見真理,馳騖造化游胚渾。
    潛心四紀不知倦,間日講解時尋溫。
    其言無端極放肆,大抵順物尤連犿。

    451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 宋·蘇頌

    搆虛為實盡枝辭,直道公心自不欺。
    眾口鑠金雖可畏,三人成虎我猶疑。
    忠邪所賴圓穹鑒,通塞須憑大衍推。
    況是圣神方燭理,深冤終有辨明時。

    452 《陳和叔內翰得莊生觀魚圖於濠梁出以相示且邀》 宋·蘇頌

    公堂四合臨中衢,翰林壁掛觀魚圖。
    傳之近自濠梁客,云是蒙邑先生居。
    先生昔仕楚園吏,傲世不蘄卿大夫。
    逍遙淮上任造適,高岸偶見群鰷魚。

    453 《首夏即事與丘與權同韻作》 宋·蘇頌

    朱曦漸永煩暑添,薰風當晝飄前檐。
    庭幽門邃搴帷簾,景物軒豁欣窺覘。
    方池綠瑩波文恬,兩傍森森生葦蒹。
    新荷未展排青尖,上下交映開鑒奩。

    454 《送范比部持節廣東》 宋·蘇籀

    羊城使者神仙中,苒苒叱馭凌云蹤。
    繡袂吾徒強摻執,解手一舉南飛鴻。
    君侯烜赫標肉譜,文正烈祖忠宣父。
    典刑付托呼所鐘,經國風規儼如故。

    455 《斗南竹林祠歌》 宋·孫應時

    君不見唐河諸將兵馬回,河朔百城門不開。
    邊烽夜舉天子怒,六龍曉發鳴春雷。
    金陵玉壘中道惑,澶淵一擲吁難哉。
    當時事勢在國史,萊公之功不其偉。

    456 《寄曹嘉父》 宋·王洋

    廣陵隨家天子都,背負巨海襟江湖。
    江分青山湖獻白,梁宋千里傳膏腴。
    朱坊瓊園玩月夜,谷林九曲秋陽徂。
    奇辭巧語不可極,盛事往往開天衢。

    457 《代徐思遠謝張季萬》 宋·王洋

    淳風嘆遼遠,友道傷澆漓。
    交情比一線,斷續同軒縻。
    仁惇既難事,義重亦不支。
    寒谷少溫律,衡門自寒扉。

    458 《以校正字學還方智善作詩贈之》 宋·王洋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發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臺興亦知窺閫壘。

    459 《路居士山水歌》 宋·王洋

    人年八十百慮昏,丈人耳目方聰明。
    他人到此筋力疲,丈人勝如年少時。
    老中強健閑中忙,經卷丹爐肘后方。
    金書千軸造理窟,赤城七篇談坐忘。

    460 《桓譚》 宋·徐鈞

    力排讖緯本非經,言直多因見理明。
    卻憾臨危無定守,倉皇叩地苦求生。

    * 關于直理的詩詞 描寫直理的詩詞 帶有直理的詩詞 包含直理的古詩詞(46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