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直性的詩詞(335首)
221
《贈劉成文》 宋·王令
予生謝早先,晚世相逅邂。
禮俗不可徵,百孔千瘡壞。
平時以是念,食美不知囋。
誰為醫國者,已亟不圖瘥。
222
《蓋寬饒》 宋·文同
次公清而狂,其本出天性。
惜哉公廉質,不以儒術正。
陷害公峭刻,奸犯語堅勁。
在位及貴戚,合然仇怨盛。
223
《張太博亨泉》 宋·洪咨夔
公家老博望,手斲扶桑根。
騎之泛溟渤,飄然泝昆侖。
直到析木津,細問黃河源。
玉繩澹碧落,機杼閑天孫。
224
《中秋》 宋·洪咨夔
要看中秋月,須交夜半時。
當中明郎郎,直下凈離離。
地只余風露,天何有斗箕。
虛靈昭徹性,開眼幾人知。
225
《題仙槎寄呈王待制》 宋·白玉蟾
道人身世已盟鷗,便好乘云御氣休。
何足風波吾一點,盍思舟楫彼迷流。
從教水擊三千里,別是煙飄十二樓。
松以碧濤成夜吼,山為翠浪接空浮。
227
《瞻禮開師真像》 宋·蔡襄
輕瀾還故潯,墜軫無遺音。
好在池邊竹,猶存虛直心。
往復二十年,每見唯清吟。
覺性既自如,世味隨浮沈。
瑯瑯白云姿,悵望空山岑。
豈不悟至理,悲來難可任。
229
《安樂吟》 宋·邵雍
安樂先生,不顯姓氏。
垂三十年,居洛之涘。
風月情懷,江湖性氣。
色斯其舉,翔而后至。
233
《送顏復赴闕》 宋·蘇轍
簞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234
《送顏復赴闕》 宋·蘇轍
簟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235
《柳湖感物》 宋·蘇轍
柳湖萬柳作云屯,種時亂插不須根。
根如臥蛇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
開花三月亂飛雪,過墻度水無復還。
窮高極遠風力盡,棄墜泥土顏色昏。
236
《次韻劉涇見寄》 宋·蘇轍
天之蒼蒼亦何有,亦有云漢為之章。
人生混沌一氣耳,嘿嘿何用知肺腸。
孔公孟子巧言語,剖瓢插竹吹笙簧。
含宮吐角千萬變,坐令隱伏皆形相。
237
《李鈞壽花堂〈并敘〉》 宋·蘇轍
尚書郎晉陵李公,秉性直而和,少従道士得養生法,未五十,去嗜欲,老而不衰,為南都通守。
其西堂北牖下,池生菖蒲,開花三四,芬馥可愛。
以書占之曰:“此壽考之祥也。
”因名其堂曰“壽花”,而余為作詩記之。
238
《種松》 宋·蘇轍
城郭人家歲寒木,檜柏森森映華屋。
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塵土辱。
中庭冉冉盈尺苗,條干雖短風霜足。
培根不用糞壤厚,插竹預防雞犬觸。
他年期汝三丈高,獨立仙翁毛發綠。
老翁自分不及見,子孫見汝知遺直。
239
《送元上人歸寧》 宋·魏野
禪性雖無著,偏親奈白頭。
直應飛錫到,方是倚門休。
雪里猶思去,花前豈易留。
如何迎侍得,住近免離愁。
240
《贈孫何狀元》 宋·魏野
天非道莫尊,道非賢莫存。
始知賢人生,與道為輪轅。
明庭親選士,慮彼賢愚渾。
天子至文明,擢公為狀元。
* 關于直性的詩詞 描寫直性的詩詞 帶有直性的詩詞 包含直性的古詩詞(33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