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盈耳的詩詞(215首)

    101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02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103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104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05 《封建論》 唐·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論述政治

    106 《悲憤詩》 魏晉·蔡琰

    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門戶單。
    身執略兮入西關。
    歷險阻兮之羗蠻。

    107 《鷓鴣天·垂柳風邊拂萬絲》 元·劉秉忠

    垂柳風邊拂萬絲。
    春光照眼惜花枝。
    鳳城好景誰來賞,忙殺悠悠世上兒。
    歌近耳,酒盈卮。
    十分勸飲欲推辭。
    人生休聽漁家曲,一日風波十二

    108 《予奉詔總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實與纂修尋以病歸》 明·宋濂

    憶昔試藝時,年丁二十九。
    不諳精與粗,運筆若揮帚。
    欲盡王霸言,自寅直窺酉。
    于時有操君,許子乃其友。

    109 《長歌行》 魏晉·曹叡

    靜夜在能寐。
    耳聽眾禽鳴。
    大城育狐兔。
    高墉多鳥聲。

    110 《太仆座上詩》 魏晉·孫楚

    朝欽厥庸。
    出尹京畿。
    回受太仆。
    四牡騑騑。
    綠耳盈箱。
    翠華葳蕤。
    勛齊庭實。
    增國之暉。

    111 《自尤》 宋·蘇洵

    五月之旦茲何辰,有女強死無由伸。
    嗟予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壽夭固無定,我豈以此輒怨人。
    當時此事最驚眾,行道聞者皆醉辛。

    112 《喜晴》 宋·曾幾

    求晴而得晴,老子不勝喜。
    夜間屋瓦聲,如疾痛在己。
    通宵遂無寐,落勢殊未已。
    禾頭臥沙泥,便恐欲生耳。

    113 《經史閣四言詩》 未知·張衡

    玄黃氤氳,混沌未死。
    道隱冥默,文郁雕跂。
    蚩蚩熙熙。
    結繩而治。

    114 《擬古》 宋·沈與求

    日月雙高懸,朝昏自升沉。
    有如轉轆轤,引絙環相尋。
    而我生其間,所閱幾古今。
    爾來三十年,又作裘氏吟。

    115 《表玄師歸縉云有懷故雄阇黎成轉韻六十四句》 宋·楊億

    栝蒼古名郡,生齒三萬家。
    我昔自仙殿,捧詔臨軍牙。
    清心治期月,訟息民無嘩。
    雄公真大士,宴坐綿幾華。

    116 《又題卓錫泉》 宋·留元崇

    吾師知地脈,杖錫此間卓。
    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
    錫飛已乘龍,泉潔可飲鶴。
    林下幾寒暑,池中不盈涸。

    117 《蘇武慢·對酒當歌》 元·虞集

    對酒當歌,無愁可解,是個道人標格。
    好風過耳,皓月盈懷,清凈水聲山色。
    世上千年,山中七日,隨處慣曾為客。
    盡虛空、北斗南辰,此事有誰消得。

    118 《登高》 宋·陳絳

    勸君莫辭滿酌酒,瑤林瓊木皆良友。
    就中此會難暫忘,一年兩經九月九。
    茱萸含香又滿頭,黃菊飄英再盈手。
    清歡未見玉山頹,高空任待金烏走。
    落帽聲名何足取,孟嘉一會登龍首。
    梅仙耳熱遺我詩,詩筆如椽膽如斗。

    119 《誡兒侄八百字》 宋·范質

    去上初釋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
    適會龍飛慶,王澤天下流。
    爾得六品階,無乃太為優。

    120 《試長沙胡邦明墨》 宋·高吉

    墨卿溯源流,甄陶何遠矣。
    系出五大夫,殺身成人美。
    策勛凌煙閣,繇此著姓氏。
    開國從膠東,裂土封黑水。

    * 關于盈耳的詩詞 描寫盈耳的詩詞 帶有盈耳的詩詞 包含盈耳的古詩詞(2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