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皂人的詩詞(176首)

    161 《聞汪昌宗訃》 宋·方回

    四海舊知識,亂來俱白頭。
    時聞一人死,身復幾年留。
    相遇長安市,頻驚□尉侯。
    胸中皂白事,夢逐杞天休。

    162 《戲簡楊華父》 宋·方回

    落筆知學力,開口見心事。
    吾嘗持此說,以閱天下士。
    楊侯老病軀,斗膽傲一世。
    王公敢唾罵,圣賢自位置。

    163 《紀鶴》 宋·李處權

    青松百尺余,宛彼山之陲。
    白鶴巢其高,皂鶴巢其卑。
    紅鶴不敢來,下巢楓樹枝。
    陽春一動蕩,百鳥俱蕃孳。

    164 《和尹宗閔書記四月二日候客溪上潞守李獻甫具》 宋·李復

    溪園經歲不曾開,逸興何妨候客回。
    春色堂堂辭我去,暑風咄咄逼人來。
    追涼故繞池邊樹,分坐時侵石上苔。
    皂蓋歸城魚鳥樂,更延虛靜獨徘徊。

    165 《送樓尚書》 宋·釋寶曇

    九關何為視荒荒,鹓鷺不汝為津梁。
    剛風一上九萬里,我豈無因來帝旁。
    君看玉皇香案上,臣有抹月批云章。
    春秋自與易表里,九師三傳俱亡羊。

    166 《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宋·釋惟一

    目視云霄,有一拳未敢分付。
    日游鬧市,三十棒且待別時。
    遇坎則止,乘流而行。
    既無跡於去來,寧有心於動靜。

    167 《錢起居挽辭二首》 宋·蘇頌

    制策詞科世得賢,諫垣書殿繼為聯。
    皂囊封奏名宏議,丹扆書箴著舊篇。
    朝許臧孫為有后,人嗟賈傅不遐年,一門盛美時難及,家學于今令子傳。

    168 《契丹馬》 宋·蘇頌

    邊城養馬逐萊蒿,棧皂都無出入勞。
    用力已過東野稷,相形不待九方皋。
    人知良御鄉評貴,家有材駒事力豪。
    略問滋繁有何術,風寒霜雪任蹄毛。

    169 《沌中即事》 宋·孫應時

    武昌西南云夢澤,水平不動玻璃碧。
    葭蘆莽蒼茫暮煙,楊柳蕭條帶秋色。
    北接滄浪南洞庭,八九百里荒荒白。
    一渠紆縈十日行,巧避江濤如過席。

    170 《挽石應之提刑》 宋·孫應時

    芹泮清燈夜,山亭皂蓋春。
    重更雙使節,總為兩淮民。
    德意人人浹,工夫事事新。
    帝城車馬外,才此寄經論。

    171 《謝許侯特雇》 宋·楊公遠

    傳呼門外駭還驚,忙著荷衣倒屣迎。
    皂蓋朱幡人從簡,雕鞍繡勒馬蹄輕。
    群中駑頓增高價,爨下桐方有烈聲。
    多謝使君青雇后,免教汩沒度浮生。

    172 《過吳江》 宋·楊時

    天水相涵翠有余,玻璃萬頃接方壺。
    山浮晚照清如洗,風遠飛帆細欲無。
    漫叟未應甘皂櫪,散人終欲傲江湖。
    維舟況值鱸魚美,膾疊銀絲飫腹腴。

    173 《淳熙丙午與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別開禧》 宋·曾豐

    自視其身不系秋,片心寧被白云留。
    發蹤江右山青處,游睇海南天盡頭。
    勾漏砂星光燦夜,羅浮灶爐冷含愁。
    鼎新革故丹成后,乘興逍遙汗漫游。

    174 《淳熙丙午與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別開禧》 宋·曾豐

    抗塵騎氣兩虛舟,久別重逢幸小留。
    自分末留輕著腳,相期初度急回頭。
    我嘗黃妳真無味,若種丹田乃有秋。
    所向殊途所歸一,他游無以易天游。

    175 《游香山寺》 宋·曾豐

    二年官番禺,簿領未嘗隙。
    一月客晉康,偷閑得兩日。
    太守宣公孫,雅有好客癖。
    相邀乘午陰,共往叩禪寂。

    176 《宗將軍戰場歌十首》 明·王稚登

    宗將軍名禮,關中人。
    官游擊將軍,驍騰善戰,約束士伍有古名將之風。
    徐海入犯,提兵扼皂林,阮中丞在桐城嬰城自守,將軍以
    無援戰沒。

    * 關于皂人的詩詞 描寫皂人的詩詞 帶有皂人的詩詞 包含皂人的古詩詞(1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