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非親在念,念念每精專。未必飯加損,能令疾脫然。
莫遂終養志,難酬罔極恩。哀哀父母句,腸斷不堪聞。
勤耕藝黍稷,遠賈服車牛。奔走何為者,心乎教養憂。
不復問無違,祗應懿子知。尚愁人不省,以禮告樊遲。
無改父之道,真堪以孝稱。若論莊子孝,此直是難能。
參寧殺人者,三至尚逾垣。嘆息子閔子,孝哉無閒言。
為養還相戒,南陔昔有詩。都盧這個意,焉用補亡為。
既漸夫子教,罔有不分均。何復間多取,齊言彼有親。
執親之喪者,可沐浴其身。不待石祁兆,知非佩玉人。
豈計身封宋,只愁祀絕殷。不惟稱克孝,亦自首三仁。
念母嗟陟豈,思親徒望云。可憐魏孝子,不比狄參軍。
服除有吊者,待廟至垂洟。亡於禮之禮,斯人其庶幾。
母家令足食,父族使安生。睦黨可謂孝,能之惟晏嬰。
不可得而久,其惟父母乎。諄諄愛日語,楊氏豈欺予。
祀灶令人富,相傳陰子方。安知田至孝,非在薦黃羊。
其為人也孝,好亂未之聞。曾以是取怨,無人語蓋勛。
全歸有明訓,珍重恐傷膚。小子啟手足,吾今知免夫。
未須論大塊,以死息乎人。所愿學賜也,姑惟息事親。
食藜殊列鼎,負米異重茵。不待今朝養,傷哉昔日貧。
如何方謂嘆,乃爾復忻然。念汝祖無忝,知予道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