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茅人的詩詞(623首)
601
《從賈倅乞貓》 宋·章甫
渚宮茅屋住經年,墻壁苦遭群鼠穿。
旋乞貍奴名去惡,中宵客枕得安眠。
攜之俱東泛江水,饜飫魚腥二千里。
半途忽作楚人弓,兒女憐渠今未已。
昨宵聞說二車家,花墩五子俱可夸。
此詩雖拙勝鹽茶,不問白黑灰貍花。
602
《訪山中友》 宋·趙汝鐩
披荊踏石訪山友,野鳥驚人鬧枯柳。
牧童為我通姓名,一笑相迎鶴發叟。
結茅倚巖屋數間,塵埃辟易不用帚。
竹廚貯書維四五,土壁黏碑分左右。
603
《連云樓》 宋·林景熙
我心適無事,看云起南山。
層檐接空影,而不礙往還。
昔年凡鱗化,乘此青冥間。
膚寸未膏物,黃埃滿人寰。
剛風忽吹斷,小寄白石間。
豈不自怡悅,良田變茅菅。
何當鞭豐隆,上扣虎豹關。
605
《竭陸宣公祠》 宋·林景熙
冰玉為骨秋為神,堂堂內相真天人。
諫草數百垂清芬,仁義一洗功利塵。
刳肝瀝血空排云,白日不鑒吾忠勤。
奉天詔下哀痛新,將士感泣天亦聞。
606
《春晝》 明·張羽
人間白日靜,鳥鳴高枕余。
薜蘿引修蔓,綠覆茅檐虛。
砌筠初過雨,窗風時弄書。
已無車馬跡,適似田家廬。
于焉何足戀,性自樂幽居。
608
《四明山中逢晴》 宋·戴表元
一岡一澗一縈隈,新歲新晴始此回。
莎坂南風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來。
人迷白路羊群石,水卷青天雪裹雷。
猶是深山有寒食,梨花無數繞巖開。
609
《呈孟君復能靜使君二首》 宋·方回
細玩包瓜以杞爻,俊人肯與禿翁交。
公侯復始須廊廟,爾汝忘形未草茅。
各誦新詩針遇芥,相期古道漆投膠。
一樽百尺樓頭酒,玄白無心賦解嘲。
610
《孚舟亭獨坐》 宋·方回
犖確蒔秈米,淺清釣鰷魚。
茲事不在多,克儉即有余。
俯仰六十載,山城八遷居。
憶昔罷閫幕,始有此屋廬。
612
《西洨晚歸》 宋·李復
今日雨晴云出溪,疏林荒僻色愀凄。
杖藜出步洨水曲,白沙細草凈無泥。
漁人截流張巨網,擊水驚魚魚更迷。
兒童喜見魚網重,得魚貫柳畢提攜。
613
《次所盤山村》 宋·丘葵
溪外青山山外村,數間茅屋掩柴門。
青裙灶下偷窺客,白發堂中笑弄孫。
乞火煮茶燒圭銼,隔籬貰酒舉匏尊。
梅花不解留人住,山路歸來已夕昏。
614
《和吉祥孜老二詩》 宋·釋寶曇
白頭身老大江南,已約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不應龍臥在深潭。
編茅固作癡兒計,閉戶全勝俗客談。
剩種木奴千百本,不憂土銼冷松龕。
615
《贈李磐庵文授》 宋·釋寶曇
莫年東觀有全書,天畀斯文合定居。
鏡里一莖無白發,門前十里有黃淤。
文章入手無馀蘊,人物於今固自如。
安得把茅鄰近住,打門時復問潛虛。
616
《村莊即事》 宋·宋伯仁
青旗獵獵又村莊,仙景還他是水鄉。
人近七旬頭未白,山無重數葉初黃。
稻畦明月家家酒,茅屋清歌處處霜。
滿地菊花秋欲老,客懷牢落愧重陽。
617
《寄眠云處士》 宋·宋無
聞說華陽洞,人間第八天。
茅君旌屢降,弘景駕常延。
地吐黃金氣,潭流碧玉泉。
神丹光夜發,朱草葉春妍。
618
《青衣洞隱者》 宋·宋無
清泉自監沐,聊發不冠巾。
看盡世間事,爭如林下人。
嘯云巖谷應,坐石鹿麋親。
莫葉茅庵去,白桃花又春。
620
《過村翁家》 宋·薛嵎
白發茅茨下,耰鋤力未衰。
兒孫收滯穗,雞犬入寒籬。
俗樸人家善,山深井稅遲。
能言耆舊事,相問坐移時。
* 關于白茅人的詩詞 描寫白茅人的詩詞 帶有白茅人的詩詞 包含白茅人的古詩詞(6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