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白茅人的詩詞(623首)

    541 《出京》 元·元好問

    從宦非所堪,長告欣得請。
    驅馬出國門,白日觸隆景。
    半生無根著,飄轉如斷梗。
    一昨隨牒來,六月阻歸省。

    542 《選冠子·憔悴江山》 宋·無名氏

    憔悴江山,凄涼古道,寒日澹煙殘雪。
    行人立馬,手折江梅,紅萼素英初發。
    月下瑤臺,弄玉飛瓊,不老年年春色。
    被東君、喚遣嬈紅,高韻且饒清白。

    543 《答王君石遺包虎二軸》 宋·梅堯臣

    老包曰岳岳生鼎,二人畫虎通神明。
    凡為一虎不知價,鉅公貴士珍其名。
    死來年深搜索盡,何意好事識尤精。
    丹楓映坡茅葉白,雌者將乳雄坡行。

    544 《贈煉師禱雨》 明·高啟

    白頭道士騎一鶴,手把青蓮下寥廓。
    人間又見海田枯,十丈黃塵沒城郭。
    昔年服事茅長君,能役鬼神呼風云。
    下為群生掃旱沴,雨工驅起如羊群。

    545 《題琦公贊光堂》 宋·晁說之

    山川固高深,不掩珠玉光。
    道人覺物者,明明豈自藏。
    奈何一世中,瞑醉不我臧。
    收歛萬古志,風雨一茅堂。

    546 《游靈巖山寺》 宋·晁說之

    昔愛屏作山,今愛山作屏。
    還曲不可數,兩目徒熒熒。
    須臾背負巘,恍惝面對陘。
    屯聚陣腳馬,羅列仙女軿。

    547 《一品孫鄭昱》 宋·王禹偁

    卜葬得假告,南出安上門。
    鞭馬六十里,暮投中書村。
    村翁館我宿,茅屋欲黃昏。
    有客忽投刺,自稱一品孫。

    548 《潮惠道中》 宋·劉克莊

    春深絕不見妍華,極目黃茅際白沙。
    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綿花。

    549 《小桃源》 宋·劉克莊

    出山已不辨東西,新徑多岐失故蹊。
    源里飄紅無雜樹,村中戴白有遺黎。
    略加蕝識認來路,似有茅茨遙隔溪。
    太守漁郎兩癡絕,自迷豈解指人迷。

    550 《八音歌》 宋·陳與義

    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
    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
    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

    551 《復用前韻呈明略雞肋集卷十四》 宋·晁補之

    茅焦逆訐磨虎口,何似淳于飲一斗。
    終軍乘傅驚漢關,何似富春投組還。
    天下同心乖出處,豈徒黃白馬毛間。
    鄙夫紛紛煩觖望,負日可堪希國賞。

    552 《家池雨中二首二》 宋·晁補之

    不作太白夢日邊,還同樂天賦池上。
    池上今年有荷葉,細雨游魚噞輕浪。
    教兒讀易不應舉,幽人一爻吾得尚。
    此池便可當長江,欲榜茅齋來蕩漾。

    553 《贈寫真李道士》 宋·蘇轍

    君不見景靈六殿圖功臣,進賢大羽東西陳。
    能令將相長在世,自古獨有曹將軍。
    嵩高李師掉頭笑,自言弄筆通前身。
    百年遺像誰復識,滿朝冠劍多傳人。

    554 《補子瞻贈姜唐佐秀才》 宋·蘇轍

    生長茅間有異芳,風流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目長。

    555 《同王適賦雪》 宋·蘇轍

    北風吹雨雨不斷,遍滿虛空作飛霰。
    紙窗獨臥不成眠,茅屋無聲時一泫。
    鳥烏錯莫寒未起,庭戶空明夜驚旦。
    重樓復閣爛生光,絕澗連山漫不見。

    556 《聞諸子欲再質卞氏宅》 宋·蘇轍

    我生發半白,四海無尺椽。
    卞氏昔冠冕,子孫今蕭然。
    愿以棟宇余,救此朝夕懸。
    顧我亦何有,較子差尚賢。

    557 《題鄭舜舉蔗庵》 宋·韓元吉

    吾州富佳山,修竹連峻嶺。
    居然縛塵埃,一見輒心醒。
    豈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
    古木盤城隅,石徑幽且迥。

    558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宋·王之道

    依依楊柳繞溪斜,黑白溪頭鵠伴鴉。
    雨過蕪菁自春色,一叢茅屋野人家。

    559 《次韻書事》 宋·朱翌

    圣朝始悟文章弊,大霈首更詩賦科。
    白葦黃茅供一掃,英豪人物未消磨。

    560 《王承可有招隱黃龍之意》 宋·朱翌

    通途無寧軌,世綱闊遮邏。
    九遷食肉榮,一餉在堂賀。
    泥深跡逾深,時過事亦過。
    要之鐘鼎飽,不及薇蕨餓。

    * 關于白茅人的詩詞 描寫白茅人的詩詞 帶有白茅人的詩詞 包含白茅人的古詩詞(62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