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白紗的詩詞(337首)

    21 《和阮環綠紅白梅》 宋·汪夢雷

    白白紅紅相映開,迎春破臘要爭魁。
    誰知月上紗窗后,一種橫斜度影來。

    22 《題西施浣紗圖》 明·董少玉

    白石澄流水,春來坐浣紗。
    青楊愁隱鳳,玄發亂飛鴉。
    倚玉渾無色,傳神賴有花。
    蛾眉如淡掃,不在野人家。

    23 《答友人贈烏紗帽》 唐·李白

    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蘺。
    山人不照鏡,稚子道相宜。

    24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宋·蘇軾

    只知楚越為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
    此身如線自縈繞,左旋右轉隨繅車。
    誤拋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従稚川隱羅浮,先與靈運開永嘉。

    25 《浣溪紗》 宋·辛棄疾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
    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頭新。

    26 《堂中以大盆漬白蓮花石菖蒲翛然無復暑意睡起》 宋·陸游

    海東銅盆面五尺,中貯澗泉涵淺碧。
    豈惟冷浸玉芙蕖。
    青青菖蒲絡奇石。
    長安火云行日車,此間暑氣一點無。

    27 《夏白紵云母屏薄望如空,水精簾疏不礙風·美》 宋·陸游

    翔鸞矯矯離風塵,眼明見此絕代人。
    紗窗弄筆消永日,臨得黃庭新逼真。
    飛樓縹緲今何夕?月與玉人同一色。
    下簾不為九霄寒,自要玲瓏看團璧。

    28 《白紵歌舞四時詞秋》 宋·楊萬里

    星芒欲滅天風急,月輪猶帶銀河濕。
    青女椎冰作冷霜,吹到璇閨飛不入。
    苧羅山下浣紗人,萬妃無色抵一身。
    嬌余貴極醉玉較,強為君王蹈錦絪。

    29 《錢志道推官遺紗帽》 宋·梅堯臣

    遠贈烏紗帽,能無白也詩。
    山花不更插,野客莫驚窺

    30 《感白發》 宋·劉子翚

    兒時坐澗石,散發如浮煙。
    風驚綠鬅鬙,意谷凌飛仙。
    那知二毛見,倏忽到老邊。
    蒙紗猶鏟彩,獵鬢強呈鮮。

    31 《水龍吟 白蓮》 宋·張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濕金盤露。
    輕妝照水,纖裳玉立,飄飖似舞。
    幾度消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
    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32 《堂上雙白頭圖》 明·唐寅

    海棠枝上白頭公,頭映花枝轉覺紅。
    恰似老夫高興在,醉欹紗帽頷春風。

    33 《春日白門寫懷用高季迪韻(五首)》 明·楊基

    得歸雖喜未忘悲,夢里愁驚在別離。
    尚短柳如新折后,已殘梅似半開時。
    江雷殷夜蟲蛇早,山雨崇朝蛺蝶遲。
    制取烏紗籠白發,免教春色笑人衰。
    ¤

    34 《題畫李白真》 宋·陳師道

    君不見浣花老翁醉騎驢,熊兒捉轡驥子扶。
    金華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模。
    青蓮居士亦其亞,斗酒百篇天所借。
    英姿秀骨尚可似,逸氣高懷那得畫。

    35 《次韻梁粹秋日白牡丹》 宋·方岳

    自掩窗紗護夕陽,碧壺深貯溜晴光。
    可曾見此春風面,凈洗鉛華試曉霜。

    36 《菊節宿白沙次友人韻》 宋·姚勉

    野市難為側帽紗,家山猶遠雪鷗沙。
    退之尚有衣堪準,悔不留君醉菊花。

    37 《白面渡》 宋·華岳

    系船白面問溪翁,名不虛傳說未通。
    祗恐當年溪上女,浣紗時節懶勻紅。

    38 《浣紗曲》 宋·艾性夫

    浣紗如妾心,皎然照冰雪。
    秋聲入絡緯,炯炯織霜月。
    裁衣嫁作梁鴻婦,白發相看如此布。
    不學西施矜媚嫵,妝成欲覓君王顧。

    39 《賦太和寺同根紅白梅》 宋·艾性夫

    雪影蕭蕭帶晚霞,胭脂灼灼傍鉛華。
    孤山夜合連枝來,一樹春分二色花。
    牛繼馬來幾換骨,鶴乘鸞去忽通家。
    向來逋老題詩處,曾有紅裾拂碧紗。

    40 《夜宿白土市》 宋·方回

    雪路岡泥滑,無過亦緩行。
    丹陽朝冒凍,白土暮逢晴。
    俗織紗為業,村簾酒有名。
    販商非我事,一醉客心驚。

    * 關于白紗的詩詞 描寫白紗的詩詞 帶有白紗的詩詞 包含白紗的古詩詞(33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