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佛的詩詞(693首)
422
《戲呈堯夫》 宋·司馬光
近來朝野客,無座不談禪。
顧我何為者,逢人獨懵然。
羨君詩即好,說佛眾誰先。
只恐前身是,東都白樂天。
424
《宿石聞牧馬者歌》 宋·司馬光
大河之曲多寬間,牧田枕倚長隄灣。
烏棲鵲散隄樹寂,柝木聲稀宵欲闌。
牧兒跨馬乘涼月,歷歷繞群高唱發。
幽情逸氣生自然,往往鳴鞘應疏節。
425
《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 唐·皮日休
講殿談余著賜衣,椰帆卻返舊禪扉。
貝多紙上經文動,如意瓶中佛爪飛。
颶母影邊持戒宿,波神宮里受齋歸。
家山到日將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圍。
426
《沁園春·申伯嵩神》 宋·無名氏
申伯嵩神,李白長庚,蕭何昴精。
恰先公三日,金仙氏降,後公三日,呂洞賓生。
五百仙班,一千佛號,喜聽臚聲傳集英。
君恩重,早升華監寺,揚厲朝廷。
427
《永遇樂·柏頌才過》 宋·無名氏
柏頌才過,梅妝方試,六秀蓂莢。
恰是今朝,白花巖里,一佛生時節。
前身再現,金城桃熟,千歲蓮花重發。
更一念、善根常在,作個在家菩薩。
429
《目昏》 宋·梅堯臣
我目忽病昏,白晝若逢霧。
窺驚只物雙,晝輒下筆誤。
來人仿佛是,飛鳥朦朧度。
紜紜孰辨別,此已忘好惡。
430
《姑蘇雜詠 洞庭山》 明·高啟
朝登西巖望太湖,青天在水飛云孤。
洞庭縹緲兩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壺。
嘗聞此山古靈壤,蛇虎絕跡歡樵夫。
濤聲半夜恐魂夢,石氣五月寒肌膚。
431
《宿幻住棲云堂》 明·高啟
窗白鳥聲曉,殘鐘度溪水。
此時幽夢回,獨在空山里。
松巖留佛燈,葉地響僧履。
余心方正寂,無使群動起。
432
《憶昨行寄吳中諸故人》 明·高啟
憶昨結交豪俠客,意氣相傾無促戚。
十年離亂如不知,日費黃金出游劇。
狐裘蒙茸欺北風,霹靂應手鳴雕弓。
桓王墓下沙草白,仿佛地似遼城東。
434
《翻憂》 宋·晁說之
歲暮窮途惱白頭,況加一歲更荒州。
家禽聚處無居屋,野水分時便斷流。
何物不堪供佛淚,誰人可與共咨謀。
一生本藉詩書樂,今日詩書翻百憂。
435
《宿會真宮靈休廳》 宋·晁說之
我雖養佛胎,未必有仙骨。
如何羽衣人,而亦容我宿。
岱岳若宗社,徂徠隱敵國。
沈沈兩山間,真會駕白鹿。
仙子嘯清風,玉女佩金籙。
擾擾人間人,悠悠欲五欲。
437
《夜大風》 宋·晁說之
夜半江頭清客耳,彷佛鐘聲風雨里。
雨收風冷獨嚴威,鼉號龍戰江聲徙。
政是夫差破吳時,鼙鼓百萬當者靡。
白頭嵩客柰此何,他年慣聽山之阿。
唯彼天地之中央,岫塤篪谷寧厭多。
吾土信美小人哉,何不處處作好懷。
440
《次徐戶都韻》 宋·劉克莊
不能測海更窺天,頗廢開荒與糞田。
碧眼睛中疑有崇,白蕉肘后惜無傳。
佛云泡影應如是,儒說心思既竭焉。
老子冥搜難屬和,公詩美似彈丸圓。
* 關于白佛的詩詞 描寫白佛的詩詞 帶有白佛的詩詞 包含白佛的古詩詞(69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