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瘴氣的詩詞(198首)

    181 《綠萼梅歌》 宋·陳著

    君不見宣和艮岳綠萼梅,百花魁中此為魁。
    絳霄燈火不終夕,剪為荊薪燬為灰。
    又不見駐蹕錢塘開聚景,此梅又花天寵幸。
    江神不才馬飛渡,踏碎禁地花無影。

    182 《潘吳二察甚振風采劉仲山有詩因次其韻》 宋·姚勉

    國家元氣幾如發,章李以來幾臺察。
    翻盆窺甕若不聞,射影含沙但潛發。
    坦途自詫忘羊腸,堅冰恐已在履霜。
    熙豐舊人正伺隙,乃爾寂寂無精光。

    183 《送司命君》 宋·黎廷瑞

    玄鶴導飚駕,黑暾載云旂。
    云是司命君,歲暮當賦歸。
    欲將人間事,媺慝奏玉扉。
    昊皇倘垂聽,瑣瑣安足譏。

    184 《送簡簿》 宋·王炎

    路入天南庾嶺根,梅花落盡已春深。
    中年氣本須調護,莫受蠻煙瘴雨侵。

    185 《摸魚子 送雷彥正西還,時授恩州卒》 元·王惲

    望都門、滿山晴雪,蔥蔥君又西去。
    當時漢將征西幕,氣壓瘴江煙雨。
    還自許。
    盡虎穴雄深,萬里班超舉。

    186 《五湖亭》 宋·陶弼

    七堤環繞四城隅,限隔煙波作五湖。
    書吏寫供都水帳,畫工描入織方圖。
    東流滿郭湖相似,塞氣侵入瘴自無。
    日際諸蠻盡冠帶,將軍何計學朱陶。

    187 《長沙臘月雷是日約宴趙帥俊臣聞雷乃罷越三日》 宋·陳傅良

    民欲遮留上欲來,政聲無間到輿臺。
    道迎和氣收蠻瘴,彈壓余陰蟄楚雷。
    已是因風成柳絮,會須逐馬見銀杯。
    一觴好上公堂壽,不為梅花昨夜開。

    188 《和薛仲止漁村雜詩十首》 宋·劉黻

    甘友漁樵懶做官,靜占時事轉艱難。
    近來地氣如南瘴,臘月梅花不識寒。

    189 《病中一首簡陳行之》 宋·晁公溯

    岡陵雖坡陀,其下水所積。
    山通巫硤雨,地類長沙濕。
    太陽豈不照,浸漬本膏脈。
    氣蒸柱礎潤,暗起窗戶黑。

    190 《雪吉成十一韻》 宋·杜范

    入冬多癘氣,陽洩月令暢。
    隱雷聲間作,萬蟄驚塞向。
    數日凝重陰,云同寒威壯。
    飛瓊遍天宇,色界鋪寶藏。

    191 《讀孟信州和方亨道六月雨時當雪天改為欲作雪》 宋·方回

    十月墐戶入室處。
    東作豐登未可期,南方瘴癘已堪御。
    去年雪不及臘間,

    192 《和元守中秋月夜韻》 宋·郭印

    曩為癡兒未識月,夜明喚作山陰雪。
    翻笑老人立其下,皓彩亭亭映華發。
    晦朔弦望總不知,三五那能問盈缺。
    有時暮宿招提境,插天不愛金銀塔。

    193 《哭駕部舅》 宋·李處權

    外門推望郎,天啟眉干白。
    揭揭廊廟器,仕道無枉尺。
    仁義允蹈之,言行可法則。
    優為君子儒,彬彬見文質。

    194 《贈張萬戶征閩凱還》 宋·李復

    瘴雨蠻煙遠蔽空,只將談笑蕩群兇。
    旌旗夜卷妖星殞,鼓角秋高殺氣雄。
    已喜張良還灞上,更須龔逐守閩中。
    凱歌聲動天顏喜,金虎三珠擬報功。

    195 《免解進士應致遠過晉康見謂以上文字而忤權要》 宋·曾豐

    錢塘江涌千萬奇,收為詞氣吞虹蜺,敢與九關虎豹違。
    蜂芒蠆刺攢一時,或疑宜州城不歸。

    196 《自廣至永豐呈熊直卿鄒用之鄧繼高》 宋·曾豐

    斷梗歸從南海邊,絕長補短恰三年。
    聲音幸未移蠻氣,須鬢疑猶帶瘴煙。
    走俗抗塵吾老矣,吟風弄月子超然。
    鶴袍可著終須脫,鐵硯雖穿請更研。

    197 《入德慶舟中看雨》 宋·曾豐

    云合蒼天怒,風生老木號。
    雨跳珠點急,浪涌雪花高。
    作爽輕頭目,俄寒豎發毛。
    頑軀金氣盛,敢與瘴相鏖。

    198 《次施彥執韻》 宋·張九成

    新詩宛見故人面,思入江山氣象雄。
    幾歲不堪青草瘴,今朝還喜鯉魚風。
    高秋木落雁為伴,久雨江深吾谷東。
    他日樽前如把臂,莫驚我已白頭翁。

    * 關于瘴氣的詩詞 描寫瘴氣的詩詞 帶有瘴氣的詩詞 包含瘴氣的古詩詞(19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