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疏緩的詩詞(100首)

    41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宋·吳文英

    風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
    緩酒銷更,移燈傍影,凈洗芭蕉耳。
    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中秋節孤獨追憶

    42 《聲聲慢(飲時貴家,即席三姬求詞)》 宋·吳文英

    春星當戶,眉月分心,羅屏繡幕圍香。
    歌緩□□,輕塵暗簌文染。
    秋桐泛商絲雨,恨未回、飄雪垂楊。
    連寶鏡,更一家姊妹,曾入昭陽。

    43 《沁園春(劉總干會飲同寮,出示新詞,席上用韻)》 宋·李廷忠

    幕府增輝,前度劉郎,又還到來。
    看芙蓉池畔,神凝秋水,綺羅叢里,歡動春雷。
    彩筆新題,金釵半醉,當日英雄安在哉。
    開筵處,是真仙福地,不著纖埃。

    44 《浣溪沙(三衢陳簽上作)》 宋·侯置

    客里匆匆夢帝州。
    故人相遇一杯休。
    疏梅些子最清幽。
    雙綰香螺春意淺,緩歌金縷楚云留。
    不知妝鏡若為儔。

    愛國抒情議論

    45 《浣溪沙(三衢陳簽上作)》 宋·侯置

    客里匆匆夢帝州。
    故人相遇一杯休。
    疏梅些子最清幽。
    雙綰香螺春意淺,緩歌金縷楚云留。
    不知妝鏡若為儔。

    46 《塞翁吟》 宋·陳坦之

    遠碧秋痕瘦,楚玉恨賦凄涼。
    荷雨碎,泣殘妝。
    擊愁在垂楊。
    秋衣拂疊仙梔露,裁云刀尺猶香。

    47 《更漏子·本意》 清·王夫之

    斜月橫,疏星炯。
    不道秋宵真永。
    聲緩緩,滴泠泠。
    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少年心。
    分明點點深。

    婉約秋天寫景抒懷

    48 《玉臺新詠序》 南北朝·徐陵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窺;千門萬戶,張衡之所曾賦。
    周王璧臺之上,漢帝金屋之中,玉樹以珊瑚為枝,珠簾以玳瑁為匣。
    其中有麗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選掖庭;四姓良家,馳名永巷。

    詠物寫鳥思鄉

    49 《游俠列傳序》 兩漢·司馬遷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于世云。
    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無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世,當世亦笑之。

    古文觀止游俠傳記

    50 《五代史宦官傳序》 宋·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古文觀止史論傳記序文

    51 《九思》 兩漢·王逸

    逢尤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闇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楚辭

    52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53 《送劉改這二首》 宋·王居安

    不識劉郎莫便語,酒酣耳熱未全疏。
    士當窮困能無慊,我自斟量愧不如。
    橫槊賦詩俱有分,輕裘緩帶特其馀。
    當今四野無塵土,宜有奇才在草廬。

    54 《榕樹樓晚眺》 清·李秉禮

    高閣登臨快晚晴,好風吹送葛衣輕。
    云中古寺疏鐘動,樹里斜陽遠岫明。
    被岸軟沙眠乳犢,蘸波垂柳囀流鶯。
    歸途緩踏溪橋月,何處漁舟短笛橫。

    55 《閑游》 宋·蔡沆

    緩步荒郊外,杖藜看耨鋤。
    蓑衣蒙短褐,野飯摘殘苡。
    雨過苗花濕。
    云深草樹疏。
    敲門無犬吠,何處覓樵漁。

    56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57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 未知·蘇欽

    攜僧緩步聽溪聲,課仆疏筠出翠屏。
    泉石膏肓吾自許,余生應不愧山靈。

    58 《登西岡望龍池諸峰贈馬二山人》 元·周砥

    登臨不陟險,緩步情始暢。
    振衣西岡頭,矯首一長望。
    朝陽匿光彩,宿霧猶隱嶂。
    山靈忽不斳,連峰洶波浪。

    59 《后和陶詩(二十首)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 明·童冀

    我昔少年日,無事幸休居。
    佩弦戒性緩,每師董安于。
    迨茲桑榆景,始悟失東隅。
    屢將孱弱軀,觸冒風波途。

    60 《病居遣興》 明·王格

    負杖出衡門,登城望絕絺。
    林疏鳥未繁,山寒草猶淺。
    去水有來舟,故原見新墾。
    牧笛誰家村,樵唱春風坂。
    忽聞雁度初,因念客行遠。
    緩步歸茅廬,惆悵不能飯。

    * 關于疏緩的詩詞 描寫疏緩的詩詞 帶有疏緩的詩詞 包含疏緩的古詩詞(10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