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留心處的詩詞(787首)

    681 《洞庭春色/沁園春》 宋·無名氏

    絳萼欺寒,暗傳春信,一枝乍芳。
    向籬邊竹外,前村雪里,青梢猶瘦,疏影溪傍。
    惹露和煙凝酥艷,似瀟灑玉人初試妝。
    江南路,有多情佇立,回盡柔腸。

    682 《芙蓉月·蠻府輟棹時》 清·朱彝尊

    蠻府輟棹時,梅熟處日日闌風吹雨。
    無心好夢,早被行云勾住。
    難道今番是夢,夢里分明說與。
    留不得,翠衾涼,珠淚飄殘蜜炬。

    683 《答顯忠上人》 宋·梅堯臣

    驅馬傍馳道,歸自許西偏。
    高車非舊貴,立避槐樹邊。
    心雖欲往謁,仆餒行不前。
    是甘處窮巷,晨笑微生煙。

    684 《夜酌趙侯家聞合流曹光道詣府遂訪之一夕縱談》 宋·梅堯臣

    方與舊將飲,談兵燈燭前。
    聞有故交至,心喜輒論邊。
    跨馬踏明月,往見競留連。
    且共語出處,子懷予久然。

    685 《依韻答宋中道》 宋·梅堯臣

    朝回思見子,疲馬不及換。
    入門呼僮仆,雞犬屢鳴嚾。
    中廚尚青煙,知未畢晨爨。
    曾不留我餐,忍餒固已慣。

    686 《答衍師見贈》 明·高啟

    衍師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軒然出人群,快若擊霜鷂。
    早嘗垂長紳,挾冊誦周邵。
    欲陳興壞端,往應乞言詔。

    687 《寄熊主簿》 宋·劉克莊

    一出懸知計已非,更堪留滯未成歸。
    即今白首負松菊,何處青山無蕨薇。
    不恨老從中歲至,但悲事與素心違。
    當齋寂寞生秋草,幾度臨風憶杜微。

    688 《哭趙紫芝》 宋·劉克莊

    奪到斯人處,詞林亦可悲。
    世間空有字,天下便無詩。
    盡出香分妓,惟留硯付兒。
    傷心湖上冢,誰葬復誰碑。

    689 《贈閻德夫參議》 宋·曾幾

    閻公才氣人無敵,列星官曹聲藉藉。
    青云垂上卻回頭,笑說鄉邦富泉石。
    問君功業男兒事,禹重寸陰輕尺璧。
    及身強健不勉旃,汲汲東皋恐非策。

    690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月巖齋》 宋·文同

    月為太陰精,石亦月之類。
    月常寄孕于石中,事理如此何足異。
    天地始分判,日月各一物。
    既名物乃人形器,安有形器不消沒。

    691 《送堯夫二章》 宋·文同

    有志深沉定,無心出處同。
    廟堂應為國,臺省復還公。
    肖似家聲重,端方士論雄。
    上如留左右,風采壯朝中。

    692 《云游歌》 宋·白玉蟾

    云游難,云游難,萬里水煙四海寬。
    說著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頭酸。

    693 《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 宋·晁補之

    平生交游情,獨處不可乍。
    那為一馬飲,濁水噴百馬。
    弦歌高樓上,但恨知者寡。
    丈人遺世心,口語儻能借。

    694 《八月二十八日挈家泛舟游上渚詩》 宋·毛滂

    秋色向幽處,浮家聊遠尋。
    醉來蓬鬢亂,臥入蓼花深。
    云壑封詩物,煙波留客心。
    未應兒輩覺,余醁且勤斟。

    695 《滕達道龍圖挽詞二首》 宋·蘇轍

    南竄逢公弄水亭,北歸留我闔閭城。
    壯年不見日千里,余論猶驚敵萬兵。
    簡冊何人知迼膝,邊防觸處竦先聲。
    傷心系舸城東地,目斷安知有死生。

    696 《次韻子瞻秋雪見寄二首》 宋·蘇轍

    秋氣蕭騷仍見雪,客愁繚繞動縈心。
    幽吟北戶窗聲細,歸夢函關馬跡深。
    疏樹飛花輕蔌蔌,衰荷留柄亂簪簪。
    遙聞詩酒皆推勝,社客何人近納賝。

    697 《寄龍井辯才法三絕〈并敘〉》 宋·蘇轍

    轍自績溪蒙恩召還,將自宣城沿大江以歸。
    家兄子瞻以書告曰:“不如道歙溪,過錢塘,一觀老兄遺跡。
    ”轍用其言。
    既至吳中,迫于水涸,不能久留。

    698 《次韻子瞻減降諸縣囚徒事畢登覽》 宋·蘇轍

    山川足清曠,阛阓巧拘囚。
    安得纖阿御,同為穆滿游。
    遙知因渙汗,遠出散幽憂。
    原隰繁分繡,村墟盡小侯。

    699 《寄舍弟》 宋·曾鞏

    新霖洗窮臘,東南始知寒。
    驚我千里意,覺汝征途難。
    空江掛風席,扁舟與誰安。
    羈旅費亦久,橐衣豈無單。

    700 《陳君式恭軒》 宋·曾鞏

    不要墻頭俗眼看,故開蒼蘚種檀欒。
    虛心得處從天性,勁節知來在歲寒。
    葉養風煙夸酒美,枝留冰雪送歌殘。
    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畝寬。

    * 關于留心處的詩詞 描寫留心處的詩詞 帶有留心處的詩詞 包含留心處的古詩詞(78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