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生成者的詩詞(1073首)

    781 《再和二首》 宋·郭印

    涉海必假舟航,登山當尋蹊徑。
    每嘆修身錯路,譬如飲藥加病。
    逢人須是問津,有心未免擊磬。
    況遇先覺先知,早明不垢不凈。

    782 《和曾端伯安撫勸道歌》 宋·郭印

    保形保生保命,戒色戒酒戒茶。
    夜氣若要長在,晚食尤宜減些。
    養心莫如寡欲,存誠唯是閑邪。
    辨得天清地濁,吞取日精月華。

    783 《留別范元長二十八韻》 宋·李處權

    博治人為史,循良吏得師。
    謀謨當啟沃,出處系安危。
    鶚立通丹地,龍章近赤墀。
    咨詢唐典故,筆削漢官儀。

    784 《先仲微仲純仲三兄過普明寺賞雪分韻得飲字》 宋·李處權

    涉春徂冬禱雨雪,皇天靳此云何甚。
    兒童曉報六花飛,失喜鉤窗猶屢審。
    荒渠斷溜冰已合,度雁停號口應噤。
    望中玉樹散枝柯,二室峰巒張素錦。

    785 《逝水》 宋·釋文珦

    逝水向東流,前后浪相續。
    尼父達機兆,川上嘆不足。
    人生天地間,百年誠短促。
    菁華草頭露,光景風中燭。

    786 《秋夜感懷》 宋·釋文珦

    秋山夜無人,蟲在草根泣。
    明月照高林,虛窗風露入。
    生年四十余,萬事未有立。
    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787 《送鄭無忌南歸》 宋·蘇頌

    我家本南閩,處世若羈寓。
    侍親從宦游,東西遷者屢。
    因循歷年載,未識南中路。
    間歲至都城,始與里儒遇。

    788 《題王順伯秘書所藏蘭亭修禊帖》 宋·袁說友

    永和九年暮春日,蘭亭修禊群賢集。
    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風佐搖筆。
    當時一筆三百字,但說斯文感今昔。
    誰知已作尤物看,流傳人間天上得。

    789 《辛丑大水》 宋·曾豐

    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灑下土。
    五晝五夜涕不已,平陸成河山作渚。
    是方為邑本窪下,今者之變頃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壓或滋遍處所。

    790 《雜曲歌辭·緩歌行》 唐·李頎

    小來托身攀貴游,傾財破產無所憂。
    暮擬經過石渠署,朝將出入銅龍樓。
    結交杜陵輕薄子,謂言可生復可死。

    791 《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挽歌詞三首》 唐·張九齡

    韋玄方繼相,荀爽復齊名。
    在貴兼天爵,能賢出世卿。
    學聞金馬詔,神見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為山遂不成。

    792 《和姚令公哭李尚書乂》 唐·張九齡

    貴賤雖殊等,平生竊下風。
    云泥勢已絕,山海納還通。
    忽嘆登龍者,翻將吊鶴同。
    琴詩猶可托,劍履獨成空。

    793 《家園夜坐寄郭微》 唐·祖詠

    前階微雨歇,開戶散窺林。
    月出夜方淺,水涼池更深。
    馀風生竹樹,清露薄衣襟。
    遇物遂遙嘆,懷人滋遠心。
    依稀成夢想,影響絕徽音。
    誰念窮居者,明時嗟陸沉。

    794 《緩歌行》 唐·李頎

    小來托身攀貴游,傾財破產無所憂。
    暮擬經過石渠署,朝將出入銅龍樓。
    結交杜陵輕薄子,謂言可生復可死。

    795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唐·劉長卿

    朐山壓海口,永望開禪宮。
    元氣遠相合,太陽生其中。
    豁然萬里馀,獨為百川雄。
    白波走雷電,黑霧藏魚龍。

    796 《枯楠》 唐·杜甫

    楩楠枯崢嶸,鄉黨皆莫記。
    不知幾百歲,慘慘無生意。
    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
    巨圍雷霆坼,萬孔蟲蟻萃。

    797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往問》 唐·杜甫

    東渚雨今足,佇聞粳稻香。
    上天無偏頗,蒲稗各自長。
    人情見非類,田家戒其荒。
    功夫競搰搰,除草置岸旁。

    798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 唐·杜甫

    長嘯宇宙間,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見,前輩復誰繼。
    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
    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

    799 《同元使君舂陵行》 唐·杜甫

    遭亂發盡白,轉衰病相嬰。
    沈綿盜賊際,狼狽江漢行。
    嘆時藥力薄,為客羸瘵成。
    吾人詩家秀,博采世上名。

    800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甫

    蒼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如浮云。
    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

    * 關于生成者的詩詞 描寫生成者的詩詞 帶有生成者的詩詞 包含生成者的古詩詞(10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