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生華的詩詞(41首)

    1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 唐·李商隱

    淪謫千年別帝宸,至今猶謝蕊珠人。
    但驚茅許同仙籍,不道劉盧是世親。
    玉檢賜書迷鳳篆,金華歸駕冷龍鱗。
    不因杖屨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2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 唐·李商隱

    淪謫千年別帝宸,至今猶謝蕊珠人。
    但驚茅許同仙籍,不道劉盧是世親。
    玉檢賜書迷鳳篆,金華歸駕冷龍鱗。
    不因杖屨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3 《華州榜寄諸門生》 唐·薛昭緯

    時君過聽委平衡,粉署華燈到曉明。
    開卷固難窺浩汗,執衡空欲慕公平。
    機云筆舌臨文健,沈宋章篇發詠清。
    自笑觀光輝(下闕)

    婉約離別相思

    4 《水調歌頭(建康留守陳尚書韋華生日)》 宋·魏了翁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誰是,不肯隨俗強追陪。
    與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誰怨。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議論歷史借古諷今

    5 《水調歌頭(建康留守陳尚書韋華生日)》 宋·魏了翁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誰是,不肯隨俗強追陪。
    與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誰怨。

    寫景傷春惜別

    6 《金蓮出玉華 贈胡先生》 元·王丹桂

    子林苗裔。
    談論清高超眾異。
    夙骨靈肌。
    半貌堂堂出世奇。
    身崇三教。
    敬釋尊儒行大道。
    暗養仙胎。
    行看白蓮火里開。

    7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金華之高,其色蒼蒼。
    維華降神,生何及王。

    8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維王及何,文公孫子。
    天子是師,斯文之紀。

    9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翼翼王子,教行于東。
    思樂東州,舞雩之風。

    10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東人之子,其來秩秩。
    是追是琢,是進是服。

    11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有車班班,有來自東。
    子曰予耄,落此新宮。

    12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新宮巖巖,佩玉翩翩。
    毋曰予耄,而將閉關。

    13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自古在昔,圣賢有作。
    七十之齡,德烈方恪。

    14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宋·金履祥

    于時阿衡,一德之書。
    于時尚父,猶磻之居。

    15 《華燈花初生》 明·蔡羽

    華燈花初生,堂上酒新綠。
    擊刀連環鳴,轉柱悲絲促。
    芙蓉開夜屏,鴛鴦宿空頠。
    攜手千里人,話言常不足。

    16 《送李生白華巖修道》 宋·王安石

    白華巖主是金仙,假作山僧學道禪。
    珍重此行吾不及,為傳消息結因緣。

    17 《寄題毛君先生蓮華峰菴》 宋·范成大

    天臺一萬ハ千丈,蓮華峰在諸峰上。
    峰前結屋屋打頭,獨有幽人自來往。
    湖海雲遊二十春,歸來還作住菴人。
    漫山苦蕒食不盡,繞屋長松為四鄰。

    18 《華生篇》 宋·司馬光

    涼風凈掃云無跡,海月未生星歷歷。
    貝聊珠貫拱北辰,三五縱橫此何夕。
    重樓疊榭出秋空,鳷鵲露寒連桂宮。
    瑤井迥臨丹闕外,玉繩斜掛瑣窗中。

    19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 宋·梅堯臣

    春松抽瘦梗,削束費長毫。
    雞距初含潤,龍鱗不自韜。
    嘗為大夫後,欲寫伯夷高。
    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20 《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詩》 南北朝·沈約

    早欲尋名山。
    期待婚嫁畢。
    二事雖云已。
    此外復非一。

    * 關于生華的詩詞 描寫生華的詩詞 帶有生華的詩詞 包含生華的古詩詞(4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