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瓢聲的詩詞(142首)
61
《社廟觀巫師降神》 明·張璨
靈風吹壇毛發豎,老巫跳踉作神語。
千輪萬馬空中來,東海神君許行雨。
急釃椒酒祭神兵,黑旗鋋日陰云興。
鼓聲冬冬未徹鳴,紙錢灰濕天瓢傾。
須臾雨歇神歸去,神鴉猶噪壇前樹。
62
《石翁見寄次韻》 明·莊昶
萬里長風擊楫歌,了無此夢掛煙蘿。
溪山到腳長嫌少,車馬臨門不愛多。
瓢掛村梢風淅歷,鶴巢松蓋夢蹉跎。
一聲引子《漁家傲》,兩兩三三唱隔波。
63
《寄盧少卿》 唐·白居易
老誨心不亂,莊誡形太勞。
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嘉肴與旨酒,信是腐腸膏。
艷聲與麗色,真為伐性刀。
64
《汲江煎茶》 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1]: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2],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3],坐聽荒城長短更。
65
《汲江煎茶》 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唐人云:茶須緩火炙,活火煎。
?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數荒村長短更。
66
《虎跑泉》 宋·蘇軾
金沙泉涌雪濤香,灑作醍醐大地涼。
倒浸九天河影白,遙通百谷海聲長。
僧來汲月歸靈石,人到尋源宿上方。
更續茶經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嘗。
67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唐·杜牧
觚棱金碧照山高,萬國圭璋捧赭袍。
舐筆和鉛欺賈馬,贊功論道鄙蕭曹。
東南樓日珠簾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詩曰:鞗革金厄,蓋小環。
68
《悼王致處士》 宋·王安石
處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蕭條。
老妻稻下分遺秉,弱子松間拾墮樵。
豈有聲名高後世,遂無饘粥永今朝。
窮魂散漫知何處,甬水東西不可招。
69
《山行》 宋·陸游
七十衰翁短鬢斑,藥瓢藤杖伴清閑。
平生惡路羊腸阪,晚歲羸軀飯顆山。
一寸塔余青靄外,數聲鐘下翠微間。
往來處處皆奇絕,莫道先生興盡還。
70
《感事》 宋·陸游
陋巷何須嘆一瓢,朱門能守亦寥寥。
衲衣先世曾調鼎,野褐家聲本珥貂。
若悟死生均露電,未應富貴勝漁樵。
千年回首俱陳跡,不向杯中何處消?
71
《步虛》 宋·陸游
一瓢小如繭,芳醪溢其中,醉此一市人,吾瓢故無窮。
不言術神奇,要是心廣大;觴豆有德色,笑子乃爾隘。
岳陽樓中橫笛聲,分明為子說長生。
金丹養成不自服,度盡世人朝玉京。
72
《晚游東園》 宋·陸游
藥瓢藜杖合施行,獨往山林已歃盟。
傍水斷云含暮色,拂檐高竹借秋聲。
癡人自作浮生夢,腐骨那須後世名。
莫笑吟哦無闕日,老來未盡獨詩情。
75
《贈張嘉甫》 宋·張耒
浮舟大江里三千,歸握先隴清淮壖。
杜門古寺厭岑寂,夢寐清潁如家山。
汝陰昔謬稱刺史,自愧何術蘇恫瘝。
平生為吏甘賤拙,敢作蟊賊傷民田。
76
《寫真自贊五首》 宋·黃庭堅
飲不過一瓢,食不過一簞,田夫亦不改其樂,而夫子不謂之能賢,何也。
顏淵當首出萬物,而奉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憂。
若余之於山澤,魚在深藻。
鹿得豐草,伊其野性則然。
77
《送楊瓘雁門省親二首》 宋·黃庭堅
執戟老翁年七十,人看生理亦無聊。
草玄事業窺周易,作賦聲名動漢朝。
今見遠孫勤翰墨,還持遺藁果簞瓢。
三年鄉校趨晨鼓,一日邊城聽夜刁。
野飯盈盤厭蔥韭,春風半道解狐貂。
歸時定倒迎門屣,問雁安能學度遼。
80
《寄太素高士》 元·王冕
我昔扁舟上耶溪,尋君直過丹井西。
長松月冷啼子規,春風滿地芳草齊。
樓殿玲瓏金碧涌,鐘聲不出松云重。
老猿掬澗山影亂,翠禽啄露巖花動。
* 關于瓢聲的詩詞 描寫瓢聲的詩詞 帶有瓢聲的詩詞 包含瓢聲的古詩詞(14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