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瑯石的詩詞(227首)

    21 《游金牛洞題石壁上》 宋·范成大

    仙翁舊游處,瑯璈韻靈曲。
    至今有余音,玄鶴舞幽谷。
    眾真期我住,歲晚芝田熟。
    腰鑱從翁來,鑷云跨飛鹿。

    22 《石魚》 宋·秦觀

    佛宮琢琳瑯,懸魚警群聰。
    緩扣集方袍,急拊趨百工。
    雖無筍虛器,自協徵與宮。
    犁然當人心,邈有炎氏風。

    23 《昌言有詠石發詩三章模寫精楷難復加仆雖未睹》 宋·司馬光

    瑯菜來從若木邊,非膏非沐綠宛延。
    玉盤委積羞嘉客,不是陶家無饌錢。

    24 《游龍門分題十五首·石筍》 宋·歐陽修

    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巖側。
    白云與翠霧,誰見瑯玕色。
    惟應山鳥飛,百轉時來息。

    25 《瑯琊山六題·歸云洞》 宋·歐陽修

    洞門常自起煙霞,泂穴傍穿透溪谷。
    朝看石上片云陰,夜半山前春雨足。

    26 《瑯琊山六題·石屏路》 宋·歐陽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無人跡行。
    我來攜酒醉其下,臥看千峰秋月明。

    27 《游瑯琊山》 宋·歐陽修

    南山一尺雪,雪盡山蒼然。
    澗谷深自暖,梅花應已繁。
    使君厭騎從,車馬留山前。
    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間。

    28 《歐陽永叔寄瑯琊山李陽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詩一》 宋·梅堯臣

    我坐許昌塵土中,山翠泉聲違眼耳。
    公雖被謫守滁陽,日少郡事窮山水。
    東南有風西北來,忽得書詩連數紙。
    并寄陽冰古篆字,字形矯矯龍蛇起。

    29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病竹》 宋·梅堯臣

    水邊移得已傷根,枝葉如枯生意少。
    主人不使荒穢侵,遂長瑯玕勝凡草。

    30 《和永叔瑯琊山六詠其二瑯琊溪》 宋·梅堯臣

    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濺濺石間亂。
    潭靜鳥呼人渡時,鳥驚人語來還散。

    31 《送石昌言舍人還蜀拜掃》 宋·梅堯臣

    紫微星宿何煌煌,掖垣華閣上相當。
    舍人亦與泰階近,兩兩聯裾如雁行。
    其間飛星入王壘,天子錫告歸故鄉。
    錦韉金轡照棧去,文園渴令難可望。

    32 《和永叔瑯琊山六詠其四庶子泉》 宋·梅堯臣

    沙穴石竇無限泉,此泉緣底名不滅。
    庶子去來多少年,依舊清心共泉潔。

    33 《和永叔瑯琊山六詠其五石屏路》 宋·梅堯臣

    尋常畫屏多畫山,何意此山還作屏。
    峭排直上幾千尺,下有石路莓苔青。

    34 《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輦致郡齋甚有幽趣》 宋·王禹偁

    詠盡千峰雪,吟行六里春。
    布多成暇政,方稱好閑身。
    物得商山下,形如震澤根。
    初期谷城叟,乍遇魏榆神。

    35 《石斛》 宋·洪咨夔

    蚱蜢髀多節,蜜蜂脾有香。
    蘚痕分螺砢,蘭穎聚琳瑯。
    藥譜知曾有,詩題得未嘗。
    瓦盆風弄晚,彼拂一襟涼。

    36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瑯琊泉石篆》 宋·曾鞏

    陽冰絕藝天下稱,瑯琊石篆新有名。
    初留泉涯俗誰顧,一日貴重繇先生。
    古今書法不可數,猶有字本存于經。
    我于八體未曾學,雖得此字寧能評。

    37 《袁季海別駕以所藏靈壁石詩軸見示為此篇》 宋·李流謙

    諸天享備福,宮殿常隨之。
    驕王擅雄富,鐘鼓具不移。
    巨細無實相,一種生幻師。
    君家數尺峰,央處供娛嬉。

    38 《呂子陽辭蘭谷家園卻就石泉精舍》 宋·葉適

    子陽意高希古人,文如行空無定云。
    清明未容詩酒污,放曠自許漁樵親。
    故園好木日夜長,友逝兄淪不同賞。
    改綠移紅自若何,躡磴捫蘿心獨往。

    39 《戲題止齋叢石》 宋·陳傅良

    雖無壁立翠瑯玕,聊當庭前犢鼻裩。
    我亦聞之方伎者,眾山皆大小為尊。

    40 《題永石屏》 宋·陳宓

    瑯玕三尺重南金,風韻仍同綠綺琴。
    胸次便如斯壁立,千年不受一塵侵。

    * 關于瑯石的詩詞 描寫瑯石的詩詞 帶有瑯石的詩詞 包含瑯石的古詩詞(2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