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玉箏的詩詞(266首)

    21 《吳沖卿出古飲鼎》 宋·梅堯臣

    精銅作鼎土不蝕,地下千年蘚花冪。
    腹空鳳卵留藻文,足立三刀刃微直。
    左耳可執口可斟,其上兩柱何對植。
    從誰發掘歸吳侯,來助雅飲歡莫極。

    22 《江上逢舊妓李氏見過(四首)》 明·高啟

    玉箏紅燭艷春羅,慣向高堂聽汝歌。
    今夕相逢為重唱,孤舟江冷月明多。

    23 《依韻和蔡天啟任四明絕句三首時暫來四明便還》 宋·晁說之

    未識涼風寶殿西,寧驚海角有遺黎。
    玉箏無日嘗瑤柱,金馬何人賞木犀。

    24 《宮詞》 宋·王珪

    博士當年教玉箏,六宮誰敢門新聲。
    如今舊曲無心理,寶柱一行秋雁橫。

    25 《聞鄰家理箏》 唐·徐安貞

    北斗橫天夜欲闌,愁人倚月思無端。
    忽聞畫閣秦箏逸,知是鄰家趙女彈。
    曲成虛憶青蛾斂,調急遙憐玉指寒。
    銀鎖重關聽未辟,不如眠去夢中看。

    26 《夜坐看搊箏》 唐·王諲

    調箏夜坐燈光里,卻掛羅帷露纖指。
    朱弦一一聲不同,玉柱連連影相似。
    不知何處學新聲,曲曲彈來未睹名。
    應是石家金谷里,流傳未滿洛陽城。

    27 《李湖州孺人彈箏歌》 唐·顧況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陽宮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憐碧玉。
    思婦高樓刺壁窺,愁猿叫月鸚呼兒。

    28 《宴席賦得姚美人拍箏歌(美人曾在禁中)》 唐·盧綸

    出簾仍有鈿箏隨,見罷翻令恨識遲。
    微收皓腕纏紅袖,深遏朱弦低翠眉。
    忽然高張應繁節,玉指回旋若飛雪。

    29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唐詩三百首音樂

    30 《風箏》 唐·司空曙

    高風吹玉柱,萬籟忽齊飄。
    颯樹遲難度,縈空細漸銷。
    松泉鹿門夜,笙鶴洛濱朝。
    坐與真僧聽,支頤向寂寥。

    抒懷孤寂愁苦

    31 《雪中聽箏》 唐·楊巨源

    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
    誰憐楚客向隅時,一片愁心與弦絕。

    寫景鄉村生活

    32 《聽崔七妓人箏》 唐·白居易

    花臉云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
    憑君向道休彈去,白盡江州司馬頭。

    初中古詩秋天寫風勵志憂國憂民

    33 《箏》 唐·白居易

    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
    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

    34 《偶于維揚牛相公處覓得箏箏未到先寄詩來走筆戲答》 唐·白居易

    楚匠饒巧思,秦箏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直雙金。
    玉柱調須品,朱弦染要深。
    會教魔女弄,不動是禪心。

    35 《聽箏(一作題宋州田大夫家樂丘家箏)》 唐·張祜

    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
    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風。

    36 《贈箏妓伍卿》 唐·李遠

    輕輕沒后更無箏,玉腕紅紗到伍卿。
    座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

    37 《和鄭愚贈汝陽王孫家箏妓二十韻》 唐·李商隱

    冰霧怨何窮,秦絲嬌未已。
    寒空煙霞高,白日一萬里。
    碧嶂愁不行,濃翠遙相倚。
    茜袖捧瓊姿,皎日丹霞起。

    38 《彈箏人》 唐·溫庭筠

    天寶年中事玉皇,曾將新曲教寧王。
    鈿蟬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

    39 《李周彈箏歌(淮南韋太尉席上贈)》 唐·吳融

    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
    聞君七歲八歲時,五音六律皆生知。

    40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宋·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寫琴音樂寫人贊美

    * 關于玉箏的詩詞 描寫玉箏的詩詞 帶有玉箏的詩詞 包含玉箏的古詩詞(266首)
    chengrenyouxi